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匡子欣:脱贫应行动为先数据为后

[ 作者:匡子欣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2-14 录入:实习编辑 ]

最近,为了能更全面的评估脱贫成效,有些地区开始启动第三方评估。干部们希望能将帮扶成果进行最好的展现,也在不断的完善佐证资料。但是,那一盒盒的材料与百姓贫困对象的生活现状和幸福指数,哪样更具有说服力呢?  

为了贫困户能够有好的居住环境,许多地方都实施了贫困户易地扶贫搬迁和危房改造政策,使贫困户不用担心雨天房屋漏水的情况发生。为了让贫困户不用因为无钱就医,一拖再拖都不愿去就医的情况发生,一些地方实施了贫困户“就医0费用”的政策,目的就是希望贫困户能够早日医治,恢复健康。这些实实在在的帮扶政策,能让贫困百姓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帮助,即便多年以后,依旧记得。相比之下,那成堆的问卷、表册,却只会让他们一头雾水。有的问题一再询问,有的表册重复填写,使得去填表的干部早已“麻木”,“被填写”的贫困户也“习以为常”。那些表与表间的逻辑,空格里填写的数据,对于那些知识文化水平较低的贫困户来说,平日里可能连自己的名字都无法完整书写,又怎么能去记住那么多的数据。有的干部由于缺乏“农村经验”,可能连一百斤稻谷能卖多少钱都不知道,只能凭借提供的“标准”进行一一核对。

但,为什么会有贫困户能够轻易记住并说出帮扶干部的姓名电话?为什么会有贫困户能情不自禁地夸奖帮扶干部?为什么会有贫困户能够清楚记得帮扶干部来过家里多少次?这些能靠表册就轻易证明吗?显然不是。这是因为帮扶干部与贫困户的长期交流,是因为帮扶干部及时替贫困户解决困难,是因为帮扶干部对百姓真心实意。我们都知道,“说一万次不是做一次”,只有真心的付出,才会让贫困户因为感动,所以牢牢地记在心中。而并非靠强行给百姓“灌输”数据,让百姓心口不一,也不是通过无数的表册,让百姓厌烦。

第三方评估是为了从一个公正客观的角度去考量贫困百姓是否能完全脱贫,去衡量帮扶干部所做的一切是否有效。归根结底,是为了能让干部们及时地发现自己在帮扶工作中做的还不够的地方,而非数据上的“包装”。真心实意地帮助贫困户解决困难,寻找致富路,让老百姓能尽早脱离苦海,共享幸福生活,这才是扶贫的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四川省合江县白鹿镇人民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