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H省v市为例
通过对100样本地块的跟踪调查,V市耕地整体现状是:耕地面积大幅减少,耕地利用率严重偏低,农业生产效益普遍不高等。
通过调查走访,实地察看,综合分析,我们认为造成农民种田积极性不高、耕地抛荒和改作他用、复种指数低的原因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
(一)农业基础设施差,很多基础设施出现倒退现象,是耕地利用率不高的直接原因
1、水利设施不完善。近年来,V市对水利工程投入很大,但基本上集中在对比较大的水库、塘、堰进行加固维修,而对其配套的渠、沟、泵站修复却不够重视,在大集体时修建的生产用渠、沟和泵站现在基本都已经堵塞损坏无人管理,使过去很多旱涝保收田变成了望天收的田。
如村4组是个三面环水的自然村,水利条件应该很好,过去有泵站5个,最大的达到50千瓦时,但现在泵站一个没有了,渠和沟也损毁了,全组有耕地400亩,现在在耕作的只有200亩,因为水利条件太差,有150亩抛荒或者植树,其中水田抛荒80亩。
2、没有机耕路,作物种植没成规模,不利于机械作业。V市大部分地区属于丘陵地区,田块面积小,最小的不到一分;田块间落差大,有的相邻两块地的落差在1米以上,又由于没有机耕路,农业机械无法施展。就是有机耕路,分田到户后,每户耕地基本上没连成片,分散在几个地方,在一片耕地上,由于农作物品种不同,成熟期各不相同,难以开展规模化机械种、收,只有人工去耕作,而现在人工费用高,使很多农民认为种田成本高,不合算。
(二)每户耕地少,造成比较效益差,是耕地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
从上世纪八十年分田到户起,V市大多数农户耕地只有几亩,多的也就十几亩,由于现在先进的种植技术推广和机械化的逐步普及,种田变得更容易更简单更科学,但一户才几亩或者十几亩耕地让一个青壮年在家单纯务农,就太浪费,经济效益也不高,因此很多农民认为在家种几亩耕地,不如不种外出打工。现在说种田的比较效益不高,是因为没有足够的耕地耕作,如果一个家庭能种植100亩以上耕地,同样也能创造出很高的经济效益。
劳动力缺乏和土地流转矛盾加剧,是耕地利用率不高的根本原因。
现在农村一方面耕地抛荒无劳动力种植,另一方面一些种田能手无地可耕的现象非常突出。农民脑子里有个根深蒂固的思想就是“宁可抛荒,不可失业”,很多农民看到城郊或者国家项目建设因土地征收而发财,怕耕地转让后流失造成今后补偿减少,而不愿意把分到的耕地转让出去,但又无劳动力耕种,很多农民只把房前屋后的耕地种上了,离家远的,交通不方便的就没人耕种。出现了部分有技术、有资金的人想多种地又没耕地可种,这就产生了耕地利用率不高,农业生产效益低,耕地资源严重浪费现象。
(三)农村耕地产权不明晰,是耕地利用率不高的重要原因
自从分田到户到,耕地面积是属于国家、集体、还是个人所有老百姓并不明确,大多数农民认为,耕地分给我,就是我自己的,自己想种农作物就种农作物,想做房就做房,想栽树就栽树,什么都不想种就抛荒,无人过问,更没人干涉,甚至有的地方粮食补贴也不管你种什么,种没种,是谁种,都发给了分田户。不少老百姓甚至认为土地还有继承权。(有删节,耕地利用状况、对策与建议部分,略)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市县领导参阅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