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村霸”、“蝇贪”成为高频词汇,“村霸”“蝇贪”以及宗族恶势力违纪、乱政、抗法、霸财和行凶的现象屡见不鲜,严重侵害了基层群众的利益,成为对基层稳定发展极其不利的“定时炸弹”。
究其原因,很大程度是因为农村基层权力过分集中,监督乏力,导致一些村干部凭借家族势力在村内形成权势,群众敢怒不敢言;其次农村基层干部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呈现多样化、交叉化特征,涉及领域宽泛,专项资金和津补贴容易成为“蝇贪”高发之地。因此笔者认为,今年的村(社区)“两委”换届年,要从加强基层干部监督和查处两方面出发,“双管齐下”肃清“村霸、蝇贪”危害。
“村霸”、“蝇贪”现象屡禁也有着其客观存在的难点和问题。一方面,由于害怕被报复,群众被侵害时往往情愿选择忍气吞声、息事宁人也不敢站出来与恶势力作斗争,甚至在公安机关开展打击“村霸”、“蝇贪”行动时也顾虑重重而退避三舍。另一方面,村霸”、“蝇贪”有保护伞打不倒的错误认知在基层群众中相当普遍。加之,少数基层干部与“村霸”、“蝇贪”互相勾结,利用职权隐匿举报线索、打压群众信访行为、为恶势力通风报信,进一步加大了取证调查的难度。
从严格的法律定义来看,“村霸”、“蝇贪”之流违法的居多,犯罪的较少,在界定其是属于“违法”还是“犯罪”之间难有明晰的标准,具体落实到惩处追责层面,往往只能“高高举起,轻轻落下”。
解决“村霸”、“蝇贪”问题绝非一次两次的打击就能一劳永逸的事情。一是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通过加强对换届选举工作的领导和管理,选出政治过硬、严守纪律、群众拥戴的“当家人”,加强日常监督管理,以全面从严治党的成效取信于民,夯实农村社会稳定和谐基础。二是要进一步完善农村法律服务机制,健全公共法律援助体系,扩大司法服务的覆盖面,确保群众求助有门、罪犯违法必究。三是要强化法制宣传教育,在原有普法教育的基础上,扩大教育面,法制资源、力量要进一步向农村地区倾斜,通过送学上门、定期走访和挂点驻村的形式,加大对空巢老人、留守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的法律关怀,切实提升其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利益的意识。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