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在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电视电话会讲话时强调,打赢脱贫攻坚战,关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以扎扎实实的工作业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无论是从把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还是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审时度势,高屋建瓴,在全国范围内打响了前所未有的力度之大、规模之广、纪律之严的脱贫攻坚战。正是得益于中央的正确决策和纪委的职责定位、胸装“四有”、敢于担当、勤于监督检查、严格执纪问责,使脱贫攻坚领域呈现良好势头、贫困群众获得感受益良多。
但也要看到,因为历史存量和个人素质等因素,在个别地方、个别单位,违反脱贫攻坚政策还不同程度存在。与之伴随的仍有欺上瞒下、弄虚作假、虚报冒领、“雁过拔毛”、 “垒大户”“造盆景”等违纪违法行为。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风向标,只有心中有党、服务于民、敢于亮“剑”、“敲山震虎”,才能从扶贫领域里营造出良好的生态环境。
对违反中央脱贫工作决策部署的行为坚决不放过,对顶风作案、一意孤行的决不姑息。“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作为党内监督执纪的专职机关,要坚持“三转”,牢牢把握纪委的职责定位,勇于担当,敢于监督,严于检查,“零容忍”问责;要坚决打压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数字脱贫”等非正常的扶贫工作,树立起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鲜明导向。
脱贫攻坚是一场无硝烟的战争,直接考验着纪检监察干部的思想政治水平、工作作风和工作能力。所以,我们应“强身健体”,各司其职。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各级纪检监察干部要练好“内功”“刀把手”,关键时刻才能为“病人”“ 运气” “主刀”;纪委派驻机构要发挥“探照灯”、“窃听器”、“显微镜”、“顺风耳”的作用,把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落实到位,为脱贫攻坚提供有力保障;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采取“花样式”的执纪问责方式,促使各单位、各部门做到情况明、数字准、责任清、作风正、工作实,不给自己的仕途和扶贫区域埋下“定时炸弹”。
当然,要得打赢这场脱贫攻坚硬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仅仅依靠各级纪检监察部门来唱这场“独角戏”还是不够的,还得抓住“关键少数”,建立协作机制,整合部门力量,完善信息共享,发动群众积极参与,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人士、特邀监察员深入到基层一线求得综合效应。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在扶贫领域执纪监督问责工作与专项工作一道同步推进,让“微腐败”无处藏身。
(作者单位: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新桥镇人民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