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大省山东,58%以上的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1/3的村外出务工人数达到70%以上,农业从业人员中50岁以上的超过40%。一方面,农民老龄化、农业副业化问题突出;另一方面,一家一户“零耕碎种”,农民不愿种、不会种、种不好等问题凸显。(中国新闻网 9月17日)
山东作为农业大省,在新时代,面临“无人种地”的难题,实际上,这正是当下中国农村的一个缩影。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全面推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激发了个体农民的积极性,解决了中国人填饱肚子的问题。可是随着时代发展,土地政策也面临着挑战,当下农村出现了“无人种地”的难题,需要为此“买单”的不只是农村。
曾经,老农虔诚地相信土地里能刨出“金子”。为什么现在的农民不愿意种地了?就是因为他们已经不能从土地里刨出“金子”了。农民们满足基本的吃饭问题后,还面临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支出及人情往来所需,而每一样都需要现钱。可是,土地里种的粮食是无法兑换出这些基本生活支出的,而外出务工成为了他们的重要抉择。
以此带来的,便是进城务工人员已经占据了大多数,而新生代的80后、90后农民已经完全习惯了务工生活,对“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完全不喜欢,加之几千年来“靠天吃饭”的农业耕种模式并未根本改变,也让很多人在农业风险面前望而生畏。
“无人种地”现象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可以说是“几千年来头一遭”。而粮食安全关系国家安全,“无人种地”需要整个社会来“买单”,需要用进一步加大反哺农业的思维来解决问题。其一,增加农业产业价值,为农业风险保驾护航,避免土地流转后,农业产业主在天灾面前“一夜破产”的窘况。其二,增强为农服务中心的补助力度,满足现代农业服务需求,让更多的人投入到农业产业集约化生产中。其三,培养大量的新型农业服务人才,提升农业技术、装备、经营能力,让农业真正成为有吸引力的产业。
只有增强了农业价值,让农业生产更具有吸引力,才能够切实解决“无人种地”的问题,才能够让农业成为社会前行的坚实基础。
(作者地址:成都市青白江区)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