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历史,不乏因发展失衡而使国家落入“陷阱”停滞不前的例子。当前摆在中国面前的最艰巨的难题正是城乡差距扩大,地域发展不均衡以及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等现实状况。梁山州腹地山崖上的小村庄,人们靠17段用藤条和木棍编织的藤梯上山下山,交通十分不便,产业发展落后,人均年纯收入低于1000元;而西部苏杭地区建设日新月异,人们坐地铁乘高速上班,农家乐处处可见,精神文明建设高速发展,人均年纯收入可上万元。这种不均衡发展、畸形发展正是面临改革开放发展的一个关键“瓶颈”,是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绊脚石”。由此可见,如何消除贫富差距,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发展是当前政府和人民共同关注和解决的第一大要事。
2015年中国发出了脱贫攻坚的号令,中央庄严承诺,绝不丢下一个贫困群众,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现在,全国各地已经掀起了一波“脱贫攻坚战”。冲锋的号角声吹响之后,随处可见行影匆匆的扶贫身影,或蹲在田间地头,或走在院户墙角;或挑灯夜战补充完善各类扶贫工作清单,或走家串户嘘寒问暖制定帮扶计划。据统计,全国已有77.5万名驻村干部在奔忙。扶贫工作在全世界也是鲜有的,是中共中央创新发展生产,协调推进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而这支扶贫工作队伍是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执行者,是奋战在最基层的“攻坚”战士,是为民计出谋划策、脱贫致富的重要“舵手”。他们所做的工作利于民生,造福社会,具有重大社会意义。以下,重点从三个方面谈论当前扶贫工作的重要意义。
精准扶贫,改变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据了解,国家已从医疗扶贫、教育扶贫、交通扶贫、金融扶贫、旅游扶贫以及电商扶贫等众多方面出台了相关扶贫政策和帮扶措施。各地帮扶干部及驻村工作人员严把政策关口,因村施策、因户施策,从各方面出拳出力极大的改善了贫困人口的住房、教育、交通等条件,“上学不用愁钱,出门不用愁车,住院不用愁难”。“中国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已达396万公里,99.9%的乡镇都已通车”,“上千万贫困户走上了创富路”,“五年来,每年减贫1391万人”,“贫困地区1亿多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提高到70%”,人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精准扶贫,富民生强国力实现现代化目标。中国政府以人民为中心,以扶贫工作为重要抓手,加快举措改变中国农业大国历史上的城乡二元结构,消除贫富差距,协调发展,力争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小家成大家,以木聚林,“绝不落下一个贫困人口”。老百姓富裕了,手里有钱了,创业就业机会增多,人均年纯收入增加,国家自然就会繁荣富强起来。影片中西藏自治区扎西岗村、苏州千年古镇木渎镇、广西莲花月柿小镇等等许多地方正因扶贫春风焕发出勃勃生机。城乡差距正逐渐缩小,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改善,现代化建设目标又近了一步。“中国每年减贫1391万”,“世界万亿GDP城市,中国已占12席”。这些数据已经显示国家因扶贫工作的推动正逐渐强盛起来,新的一轮发展面貌正向全世界展开。
精准扶贫,创新思维引领全球促进共同繁荣。中国正如火如荼的开展脱贫攻坚工作,“脱贫致富花开遍九州”。而扶贫工作在全球各地是绝无仅有的一项政治工作。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各项举措及进程,最关心的仍是贫困群众的生活条件。扶贫开展以来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脱贫成就举世瞩目,许多贫困地方正以突飞猛进的速度建设发展。从全球来看,这给世界各地贫困国家及地区探索出了一种新的脱贫发展模式,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同时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发展与世界发展“肌不离体”,中国的繁荣富强必然会影响全球格局,促进世界各国社会经济发展,提高人类的生产生活水平,利于稳步实现共同繁荣、共同富裕的目标。
(作者单位:平昌县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