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冒进”的民生工程算不算腐败?

[ 作者:蔡菲菜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12-18 录入:吴玲香 ]

国家能源局综合司近日发出通知,要求做好采暖季清洁供暖工作,既要大力提升供暖清洁率,又要千方百计保障城乡居民温暖过冬。通知明确,各地发展改革委(能源局)要严格遵循“‘煤改气’要多方开拓气源,提高管道输送能力,在落实气源的前提下有规划地推进,防止出现气荒”的原则,督促各级供气企业、城镇燃气公司与上游供气商签订“煤改气”供气协议,制定“煤改气”实施方案和年度计划,有序推进“煤改气”。(12月15日,人民日报)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保定市曲阳县最低气温一直在零摄氏度以下,有当地小学生家长反映:“当地采暖季已开始近20天,一些乡村小学至今还没有供暖。因为教室里没有供暖,阴面教室还不如院子里暖和。”教室太冷,学生们只好在操场跑步取暖,不少学生手脚被冻伤。据曲阳县教育局披露,部分小学没有供暖是因为当地“煤改电”改造工程没有按时完工。不只河北如此,进入供暖季以来,山西、山东、陕西等多地出现“煤改气”“煤改电”等工程接续不上的情形。还有的是因为政府扩大了“煤改气”区域,导致那里的群众过冬也深受影响。

诚然,国家能源局出台煤改气的初衷是为了解决北方天空遭遇十面“霾伏”,传统的燃煤是一个重要的污染源,这也是从上到下厉行禁煤的深层原因。各级政府积极响应本无可厚非,但如此庞大的民生工程却使农村的留守老人、留守孩子在凛冬之中挨冻,这背后的原因令人深思。

俗话说,做任何事情都不能“顾头不顾尾”,此次国家能源局综合司明确要求各地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在落实气源的前提下有规划地推进,防止出现气荒。其主要目的就是要防止有的地方搞冒进,采取强硬的运动式推动措施,有条件要上,没条件也要上,不顾前置条件,演变成官员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最后变成劳命伤伤、民声载道的烂尾工程。

殊不知,我国财政的每一分钱都来自纳税人,拿国家的钱为个人“充当英雄好汉”,虽没有直接将其囊入自己腰包,却装扮的是自身“门面”这本身就是一种腐败,折射的是官为本和民为本的分水岭,终其原因还是“四风”滋长后结的“果”。“纠正‘四风’不能止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就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作出指示,要求抓住主要矛盾,针对突出问题,拿出过硬措施,扎扎实实地改。

希望各级官员切记,任何好的筹划、制度,都必须从考虑到民众最广泛、最切身的利益出发,而不是自行其是、单兵突进,完全不考虑民生冷暖。

(作者单位:四川绵阳三台科协)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