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凝心聚力 志智双扶

[ 作者:亦云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3-02 录入:吴玲香 ]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脱贫攻坚到了啃骨头、到了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恐怕更多面对的是这样的贫困户、贫困人,他们不仅是物质的贫困,更重要的是精神的贫困、思想的贫困、志气的贫困、动力的贫困。他们是双重贫困,是深度贫困地区的深度贫困人口,是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坚中之坚。

扶贫先扶志。“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行者行不果。”物质上的贫穷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上的贫穷。古人云,“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家族兴衰,德行为要。只为物质上的富有失去精神上的依托而造成“富不过三代”的困惑。现如今扶贫工作进入攻坚阶段,但因懒致贫依然是困局。人不怕有难处,就怕没自知。当“等靠要”成生活依赖,“没搞头”成了口头禅,久而久之思想就会被灰尘蒙蔽进入了死循环,张嘴谈条件,伸手要政策。有利益大家上,有困难你来抗。不少干部虽然也常深入贫困地区,扎根贫困群众,想了不少办法,但往往事倍功半,扶贫看不到实效,群众得不到实惠。给再多的资金,再好的政策效果也会大打折扣,难以起色。原因就在于因懒致贫群众的心已成局外人、旁观者。扶贫不仅仅是解决群众的富裕问题,更是解决群众的志向问题。只要 “扶起精气神,立起勤勇谋”,就没有跨不过的火焰山、蹚不过的通天河。众志成城打赢脱贫攻坚战,为中国梦的早日实现而奋斗。

扶贫必扶智。摆脱贫困需要智慧。培养智慧教育是根本,教育是拔穷根,阻止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再穷不能穷教育。习近平多次强调“扶贫必扶智、阻止贫困代际传递。 思路决定出路,面对困难与坎坷,畏难不行,抱怨也不解决问题。善于打开思路、敢于突破禁区、勇于挑战盲区,才能让偶然变为必然、让死海变成蓝海。思路创新,黄土成金,思路一通路路通,思维一变处处变。敞开思路想办法,往往就会让危机成契机,变挑战为机遇,甚至能够实现“无”中生“有”,在看似“不可能”中找到“可能”。

幸福美好的生活不会从天而降,脱贫致富终归是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双手来创造。“志智双扶”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发扬钉钉子精神,润物无声地感召,滴水穿石地坚持,才能见到实效。随着脱贫攻坚日益深入,我们要更加坚持问题导向、对症施策,以更大的决心、更精准的举措和更超常的力度,着力拔除贫困群众思想和能力上的穷根,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事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

(作者地址:四川梓潼)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