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记者在毕节市举行的全省2018年就业扶贫工作现场观摩会上获悉,贵州省以贫困劳动力、易地搬迁扶贫劳动力为重点,通过开发岗位、劳务协作、就业服务、全员培训等措施,扎实推进就业扶贫工作。(贵州日报 4月12日)
有这样一句话说得好:“三人省力气,四人更轻松,众人团结紧,百事能成功”。扶贫,单就其基本内容与特点而论,涉及近期、远期的规划和明确的目标,并有为实现规划要求而制订的具体计划、步骤和措施;其二,不仅帮助贫困户通过发展生产解决生活困难,更重要的是帮助贫困地区开发经济,从根本上摆脱贫困,走勤劳致富的道路;其三,把政府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全面调动起来,互相配合,共同为贫困户和贫困地区开发提供有效的帮助,从而达到治标和治本有机地结合。可见,脱贫攻坚的基本方略、因地制宜、分类施策、路径和措施,决定了从脱贫到致富的后续动力,脱贫攻坚尤需多点合力。
早在2016年,国务院印发了《“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进一步就精准扶贫提出8个方面的要求即:产业发展脱贫、转移就业脱贫、易地搬迁脱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态保护扶贫、兜底保障、社会扶贫等。当然,要提高脱贫攻坚的质量,地方政府对国家扶贫政策的解读把控和实施尤为重要,这一指向决定了脱贫前进道路的宽度和广度。通过先后出台《贵州省精准推进就业扶贫工作方案》《关于加强就业创业服务促进就业脱贫的实施细则》等一系列政策文件,辅以“七个精准”“一卡一库一台账”“一对接、六查准、三帮助”等方式,理念带动方法,措施引发成效。
人民日报曾刊文:脱贫攻坚不能只是干部“独角戏”。文中指出,精神上的贫困,往往比物质上的贫困更可怕。有些贫困地区和贫困村多年来扶而不起、帮而不富、助而不强,与缺乏穷则思变、穷则思勤的奋斗精神有一定关系。有的贫困户发展农副产业不积极,争当低保户却很积极,“苦干不如苦熬”“等着别人送小康”。而贵州通过以职业培训为基础、以就业脱贫为目的,统筹各级各部门资源全力推进贫困劳动力全员培训,努力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户;创业一人、带动一片、激励一方”。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解铃还须系铃人,解决好贫困户自身的问题,脱贫也就成功一半。
贫穷不是不可改变的宿命。“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打赢脱贫攻坚战,除了调动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的积极性,调动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积极性,更得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扶贫事业。以东西部扶贫协作为例,不仅可以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巨大支撑,而且具有践行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道路和促进东西部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重大意义。贫困原因千差万别,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没有谁能置身事外。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成败在于精准。瞄准问题补短板,对标要求找差距。相信,只要因地制宜,探索多渠道、多元化的精准扶贫新路径;只要以问题为导向,精准把脉,对症下药,制定有针对性的脱贫举措,深入推进精准施策,就能弥补欠账,壮大引擎、突破瓶颈,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创造出像贵州一样,为贫困劳动力收集就业岗位160.87万个的壮举。
(作者单位:四川北川县组织部)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