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主动作为 抓实抓好脱贫举措

[ 作者:余布依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4-20 录入:吴玲香 ]

“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党员,以真诚之心对待贫困群众。再忙,也不能忘记贫困户!”这是湖北省十堰市扶贫办的骨干黄星生前在日记本上写下的话。这个诺言,黄星真用了一生去践行,用生命书写了扶贫责任担当。面对扶贫路上“最难啃”的硬骨头,我们要以黄兴“老黄牛”的扶贫精神自勉,做到心至所向,身至所往。

不忘初心,走好脱贫新长征路。脱贫攻坚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线扶贫干部当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要有“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凤”的信念,只争朝夕,苦干实干。目前,各种“等靠要”思想依然存在,“因穷而要,因要而懒,因懒而穷”,曲解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之人亦有。扶贫工作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将帮扶群众脱贫作为自己一份事业来抓,将帮扶群众脱贫视为实现自我人生价值来拼。真正做到俯身倾听,找准贫困问题核心,始终勇立新时代潮头,推动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落实,走好新时代脱贫攻坚长征路。

发挥基层党建引领,激发群众脱贫信心。随着脱贫攻坚进入深水区,面对“最难啃”的硬骨头,要更加注重抓党建促脱贫攻坚,选优配强深度贫困村党组织书记,精准调整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加强基层党建与扶贫产业链、合作社、生产小组深入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要通过支持和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参与脱贫攻坚,形成上下贯通、整体联动的攻坚合力,不断提高脱贫质量、增强群众获得感,增强群众产业脱贫信心。

心至所向,身之所往。脱贫攻坚中难免会有“或安于贫困,或依赖他人,或垂头丧气”之人,但“药方”依旧扶贫干部身上,贫困群众对自己的付出能否得到回报没有信心,对“勤劳致富”的朴实理念产生质疑,根本还是其风险承担能力不足。帮扶干部要在转变产业发展方式、转变作风上下功夫,要在选准主导产业、培训农民、搞好技术服务、筹措好资金、创新生产经营方式、创新产销对接机制、创新利益联结机制等方面做实做细,切实降低贫困群众创业的风险,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才能真正做好产业扶贫,发展壮大农业企业,让他们早日实现脱贫。

“心之所向,身之所往,心之所在,身之所在”,在脱贫攻坚的最后冲刺阶段,扶贫干部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下精准精细的功夫,从实际出发,脱贫攻坚所遇难题终将如《庄子·渔父》所言“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才不会让任何一名贫困群众在小康路上掉队。

(作者系绵阳市三台县城管执法局干部)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