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在川南、川西采访时发现,各地干部群众不仅把竹产业打造成一道道绿色风景线,而且生动实践了把竹产业提升为群众的致富产业、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新华社每日电讯 2018.4.18)
我国是世界上最主要的产竹国,素有“竹子王国”之称,而四川有竹林1742.7万亩,居全国首位。目前,竹产业已成为四川部分地区的支柱产业。统计显示,全省有沐川县、长宁县、叙永县、青神县等10县(区)竹业总产值突破10亿元,11个县的竹农人均竹业收入超过2000元。记者调查发现竹产业竹经济多方看好—农民:找到了打开“金山银山”的金钥匙;企业家:找到了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新起点。
如何做大做强做优竹产业,让竹经济成为乡村振兴的一个助力点呢?我认为:要做到深刻认识统一思想,健全机制整合力量,一二三产业融合互促。
首先,要统一思想,深刻认识加快竹产业发展的重大意义。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支出,要“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视察期间,作出了“把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放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位置”“四川是产竹大省,要因地制宜发展竹产业,让竹林成为四川美丽乡村的一道风景线”等重要指示,为筑牢长江上游绿色生态屏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四川省政府办公厅专门印发了《关于推进竹产业转型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2年,全省要基本形成以川南竹产业集群和青衣江、渠江、龙门山三大竹产业带为支撑的现代竹业发展格局。一系列的举措为竹产业发展带来重大机遇。
其次要健全机制整合力量,形成加快竹产业发展的合力。加快竹产业发展,是一项全局性系统性的工作,需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切实强化领导,整合林业部门以外的各部门力量,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勇于担当,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制定并落实税费减免政策,运用税收优惠、贷款贴息、奖补结合等措施,充分调动龙头企业和农民群众的积极性。
第三要一二三产业融合互促。开展植竹美化、亮化行动,大力实施美丽乡村植竹造林活动,不断优化竹林结构,强化对病害杂交、老化、低产原料林竹的更替,不断提升规模效益,努力夯实一产业。大力发展竹材加工、竹食品产业,精准招商,引进竹类龙头企业,建立打造高品质竹产品生产区和深精加工区,把做强二产业作为竹产业发展的重点。通过深入实施竹产业品牌战略工程,深度挖掘和展示竹文化,探索发展竹生态康养旅游等方式,不断盘活三产业。
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因地制宜做大做强做优竹产业,有利于生态屏障、竹农富裕、竹企转型升级、地方经济发展……,让我们共同努力把竹产业打造成一道道绿色风景线。
(作者单位:中共宜宾市翠屏区委直属机关工委)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