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美丽中国”建设引向深入,更多聚焦农村。过去农村发展以解决温饱为主要目标,经过不懈的努力,乡村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亟须转型升级。因此,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绘就新时代美丽乡村新画卷刻不容缓。
乡村振兴需要久久为功的坚定意志。乡村振兴牵涉关联到农业、农村、农民各方面的发展、振兴。它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项需要持续用力的系统工程;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需要久久为功的长期过程。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实现乡村的美丽生态、美丽经济和美丽生活,需要广大基层党员干部通过长期艰苦的努力。唯有坚定的意志,保持耐心,加强信心,磨砺恒心,行动起来,一张蓝图干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方能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乡村振兴需要有全面小康的为民情怀。“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习近平总书记引用这句民谚,以浅显的话语阐明了乡村振兴的深刻内涵。部分村民的富裕谈不上乡村振兴,实现村民的全面小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乡村振兴。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应将一线调研常态化,察民情、听民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谋求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之路,把握好建设深度、推进速度、财力承受度以及农民接受度,精准施策,稳扎稳打,鼓励和激发村民干事、创业的信心及激情,凝聚广大村民创业增收、共同致富的坚定信念,脚踏实地、戮力实干,带动全体村民,把握住乡村快速发展的机遇,用勤劳的双手致富、奔小康。
乡村振兴需要发展创新的思维。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忽视环境的承受力而一味追求环境的发展,是落后的陈旧思维,再不可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处理好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如何做到“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就需要广大基层党员干部,转变固有思路,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用创新的思维解决问题,努力保护乡村生态环境的同时,又能依附良好的生态环境,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充分发掘乡村优势,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真正实现“村美民富”的美好愿景。
(作者单位:四川省蒲江县国土资源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