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乡村振兴战略进入实打实的落实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习近平总书记引用这句民谚,以浅显的话语阐明了乡村振兴的深刻内涵。基层是一堂大课程,能接触到百姓心理诉求是什么,获取到百姓的真实需求有哪些,体会到百姓的喜怒哀乐。如何成为一名基层好干部,笔者认为,应让走访调研成为基层好干部的标配,到群众需要的地方去,察民情、听民声、解民忧,如此,方能良好地把握住乡村振兴这一历史机遇,不断增强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察民情是走访调研的第一动力。当前,乡村经济的发展依赖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推进,但是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仍然存在总体规模不大、方式创新不够等问题。因此,基层干部不应只是坐在办公室里搞“改革”,而应走出去,到田间地头里去,到乡镇的大街小巷去,到街访邻居中去,寻找本土传统工艺,求教本地创业者的“致富经”,发掘本土独特资源和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精准施策,谋求符合本地发展实际的致富之路。
听民声是走访调研的关键之要。“治理之道,莫要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牢牢把握农民的主体地位这个根本要求,始终把保障农民土地权益放在首位,倾听并尊重农民的意愿,因为土地是农户安身立命的根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要充分获取农民的接受度,而走访调研也是和农户面对面谈心的过程,可以在倾听中,耐心为农户释疑解惑,用政策给农户吃“定心丸”。同时也要用行动带动全村村民,鼓励和激发其干事、创业的信心及激情,凝聚广大村民创业增收、共同致富的坚定信念,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致富、奔小康。
解民忧是走访调研的本质要求。要想成为基层好干部,就要不忘初心,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只有加快走访调研的频率,加大走访调研的深度,加强走访调研的力度,才能以最快的速度了解百姓的诉求,存在的实际问题以及亟须解决的诸多困难。如此,基层干部才能有的放矢,尽心尽力去解民忧,为群众做实事、做好事,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就能得到群众的信任和认可,就是百姓眼里的好干部。
(作者单位:四川省蒲江县国土资源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