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28日从生态环境部获悉: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将于近期陆续进驻河北、内蒙古等10省(区)开展“回头看”,将紧盯督察整改不力问题,紧盯生态环境治理形式主义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为防止一些地方在督察进驻期间不分青红皂白地实施集中停工停业停产行为,生态环境部专门研究制定《禁止环保“一刀切”工作意见》。(5月29日 人民网)
自2017年号称“史上最严”环保督查以来,我国各地省市环保情况的确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这期间也存在了一些负面影响。一些地方又特别是中小型城市相关部门为了应付环保部门的督查,采取“一刀切”的模式,责令所有易出现环境污染问题领域的企业或部门集中停工停产停业,好“应付”督查组的检查,期间或许能给检查组人员一种“天朗气清”的假象吧。
这样做对于那些具有合法手续且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企业来说是相当受伤害的,而一些真正的污染户没能“纠”出来,让其在本地的环保督查过后继续“兴风作浪”,这简直成了一个笑话。就有网友面对这种“一刀切”做法在网上留言:浙江台州农村连河里鸭子都不让养,真是笑话,大的污染源不去抓,农民养个鸭子就污染环境了;修个车都污染环境?那拜托都一起骑自行车可好?
倘若这些情况属实,也从侧面反映了“症结”所在。政策是好的,但被执行死了,这就是不作为、乱作为了。所以,对于今年督查整改情况“回头看”,上级部门明确表示要紧盯问题,压实责任,确保不是“一阵风”。
我们希望,面对“一刀切”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要总结经验,研究推进环保督察法规制度的建设,进一步完善督察工作机制。找准污染源头,分类施策,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能让“一刀切”掩盖了真正的污染户。
(作者单位:北川羌族自治县交通运输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