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要实现现代化,就得吸引人、财、物等各类资源充实到农业发展中,壮大农业发展内生动力。做好“五篇文章”,助力乡村振兴,唯有此,才能充分激活三农要素,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产业振兴,夯实物质基础。产业是乡村振兴重点,有了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乡村才能变“输血”为“造血”,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振兴。因地制宜发展好特色产业,村民就地创业打工,多种渠道实现增加收入,让当地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伴随家乡产业的兴旺,很多外出青年也会陆续返乡创业,村里留守儿童数量将明显下降,家庭夫妻关系也更加融洽和睦,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越来越有奔头。
人才振兴,强化智力支持。十九大报告提出,“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乡村振兴最重要的在于人才振兴,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等乡村实用人才,在基层发掘和培养经验丰富的优秀人才和致富领路人,争取吸收到三农工作队伍中,当地政府应积极为三农人才提供政策支撑,为人才全力参与乡村振兴建设保驾护航。
文化振兴,满足精神需求。乡风文明是正能量,建设小康社会、美丽乡村,离不开它。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加强新村自治管理,让老百姓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生态振兴,打造美丽家园。伴随着医疗、教育、保险等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在充分尊重农户意愿的基础上,大力建设新农村综合体,确保农户“住有所居”,农户不仅住进了结构安全、宽敞明亮、环境优美的新型社区,城乡道路实现互联互通,水、电、气、视、讯等基础设施实现新村满覆盖。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便利群众的生产生活,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平衡充分发展。切实让村民住上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
组织振兴,提升治理水平。基层干部要增加村民的财产性收入,为民办实事,带着村民脱贫奔康,就得勇于担当、积极作为,不等不靠,努力谋求自身发展,着力提升治理水平,不仅要加强对农户的上门指导和培训工作,还要压实主体责任,强化本村(社)的资金管理,确保资金安全,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用在壮大产业上、用在增加村民财产性收入上,一分钱不乱发,当好乡村振兴的领头雁,带头做好致富人。
(作者单位:四川省蒲江县国土资源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