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起,我省对脱贫攻坚工作的评定考核将有所变化,不再年底“一考定终身”,而是将日常工作中的精细化管理、督查暗访、问题整改和年底考核相结合,更加全面评定脱贫攻坚工作。这是记者从7月12日举行的全省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会上了解到的。(四川日报 07月16日)
四川针对脱贫攻坚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创新扶贫考核方式,把日常工作中的精细化管理、督查暗访、问题整改和年底考核相结合,全面考核脱贫攻坚的成效,持续释放了脱贫攻坚的动能。
“一考定终身”纵容了侥幸心理。脱贫攻坚年度考核的成绩,在“一锤定音”中锁定一地脱贫攻坚的成效。故而,个别地方出现了工作不是抓在平时,而是在年终集中财力物力搞人海战术以赢得漂亮的答卷,纵容了扶贫中形式主义的现象。而在实现了脱贫的地方,干部思想出现了松劲情绪、工作劲头松弛的现象,已导致一些未脱贫的村认为,一旦实现脱贫,在已不是扶贫的重点,项目资金的支持也相对减弱,故而滋生群众不想脱贫、干部不想摘帽的堕性思维。
创新考核方式,释放持续动力。脱贫攻坚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干部在落实中央决策中,始终与群众一起抓在经常,落实在日常,才能在提升基础设施中促进产业发展,把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日常问题与提升内力结合起来,做实扶贫的各项基础性工作,提高群众的满意度。“一考定终身”导致了干部的堕性思维,对督查组在日常发现的问题产生了等一等的做法,因为年终考核,各级重视解决起来容易得多,导致扶贫工作不细,虽有靓丽的成绩单,但出现了代脱贫、数字脱贫的现象。对已脱贫的地方党员干部产生了松劲情绪,脱贫攻坚的巩固措施落实不到位,影响了脱贫的成效。因而把日常监管与年度考核相结合,把已摘帽稳定脱贫地区进行单独排队,将进一步激励基层干部把“绣花”功夫下在平时,着力提升脱贫攻坚工作的成效。
创新扶贫考核方式,持续激活扶贫干部的动能。脱贫攻坚进入决胜阶段,要攻破的难题很多,不容扶贫干部责任懈怠。因而要结合脱贫攻坚的实际,不断创新考核方式,完善考核机制,在压实扶贫干部的责任中,持续释放创新干事创业的活力,始终同在群众在一起,把党的各项扶贫政策落实在平常,督察中反馈的问题整改在经常,群众反映的问题解决在日常。在点面结合中,既把基础设施的完善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又把对接群众的需求、提升发展内力与感恩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以政策推动、项目资金撬动、先富带后富促动等方式,在扭紧干部的责任中,凝聚社会的活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完成时代赋予共产党人全面小康的历史责任。
(作者单位:盐亭县委办公室)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