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出台农村人居环境三年整治行动方案,将按丘陵、山区、平原等地理特点在21个市州分别培育一个示范县,在明确五个重点整治方向的同时,完善政策保障和资金支持,破解了乡村环境整治的难题,将进一步提升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合力。
党的十九大规划了乡村振兴的宏伟意蓝图,习近平总书记五个重点等一系列指示为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中央深改工作及农村工作会议提供了系列支撑,一些地方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为乡村振兴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乡村振兴还是要从人居环境整治等基础工作抓起,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中调动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四川在推动治蜀兴川的实践中,紧扣群众关心关注的重点,在每个市州依据不同的地理环境培育一个示范县,带动全川乡村人居环境的治理工作,既提升了农村人居环境的质量,又擦亮了农业招商引资的名片。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需要科学谋划。农村地域分布广范,地域自然环境和民族风情各异,要在科学规划中明确整治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等重点,也要结合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项目的实施,依据不同的民族风情和自然特色,科学规划山水田林路,把危旧农房的改造与改厨、改厕、人畜分离结合起来,把环境综合治理与美化绿化亮化有机结合起来,优化配套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新建集中污水厂,在立体布局主导产业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内涵,为乡村旅游发展创造条件,不断拓宽群众增收路径,有效避免了乡村振兴的同质化问题,以各具特色的乡村特色吸引社会投资、在外成功人士回乡兴业,乡村必将成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之地。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离不开政策的撬动。虽然农村经济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指引下,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是一些地方政造血功能不足,还有一部分群众处于小康生活的边沿,仅靠自身的力量治理人居环境力量单薄。因而要运用上级财政资金以奖代补的撬动,促进基层把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项目资金有效结合起来,运用群众投资投劳、社会资金投入,在实施重点突破中,培育示范典型,从而推动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整体推进,既改善农村群众居住的环境质量,又为乡村振兴凝聚了合力。(作者单位:盐亭县审计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