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我是这样帮助农民的:土地流转难之张远村

[ 作者:李昌平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3-21 录入:12 ]

农户承包地规模小,高度分散,经营效率低。

用什么办法把分散在一家一户的小块承包地集中连片后集约化经营,这是基层长期探索的一个课题。

2013年8月,我应邀到湖北鄂州梁子湖区张远村调研。

张远村,1800人,离武汉市90分钟车程,属于丘陵浅山农区。有近3000亩可耕地,林地3000亩。标准耕地每亩年租金150元左右,可耕地平均年租金80元/亩,以老人耕种为主。多数村民希望村组集体把土地集中起来后,对外发包或集中承包给种田能手耕种。

村庄大约有40%左右的房屋闲置,有些老房子倒塌了无人管。

张远村生态环境优良。

张远村是区委书记的点,还承担土地确权先行先试的任务。村民和村干部对土地确权工作态度消极。

经过调研后,我们提出了依托村两委和以乡贤、老人为主体社员创建张远村“金地融托”经济服务社的构想,服务社主要任务:为农户提供以农地、房屋、山林等为抵押的借贷服务;为村民土地、山林、房屋等金融化收储及市场化流转提供服务;为老人老有所依和老有所为服务,同时把老人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促进土地确权工作,简化土地确权工作。

梁子湖区政府比王垸村、郝堂村所在地的政府支持力度大,政府出种子资金(100万)引导,钓出乡贤的敬老资金20万元,在此基础上优先老人(每人2000元)入社,也欢迎村民现金入社、或土地入社(存款、股权、托管)、或房屋入社(存款、股权、托管)。

村民和基层干部对上述方案非常拥护,在政府资金引导下,参与积极性空前高涨。

“金地融托”服务社开业的时候,开业日的资金总规模189万。开业不到三个月,全村有2650亩承包地以村民小组为单位连片进入服务社。年平均成本不到200元/亩。土地确权由此变得简单了——以“确权、确利、不确地”的方式确权就可以了。农户承包地(账面数字)和集体成员权在“金地融托”服务社可以获得抵押贷款,每亩入社的农地可以获得6000-8000元抵押贷款权。

在“金地融托”服务社正在大规模集中农户承包土地的时候,鄂州市主要领导介绍武汉市农投公司来到当地,指示乡镇政府短期内为该公司从农民手上流转土地2万亩搞有机稻米生产,每亩年租金450元。在行政力量的干预下,要求农投公司直接跳过“金地融托”经济服务社和农户签约,农投公司直接将每亩450元租金支付给农户,以防止合作社截留领导对农民的恩惠。农户原准备以长期存款方式“存入”经济服务社的闲置房屋也被要求直接和农投公司签订长期租赁合同,防止合作社插手农户和农投公司之间的房屋流转。

在大领导行政力量的强烈干预下,2万亩集中连片就成为了基层干部的短期政治任务。以村两委领导下的“金地融托”经济服务社的大部分服务功能被行政力量“挤出”了。即使这样,张远村“金地融托”服务社2014年年度依然实现盈利近18万元,给老人人均分配600元后,积累11万元。没有出现坏账。预计2015年实现利润25万元左右,给老人人均分配估计800元。

遗憾的是,武汉农投公司的有机稻米项目生产经营状况似乎没有预想的好,按期支付租金似乎有力不从心之感。在这样的情况下,会损害农户承包地在“金地融托”经济服务社的抵押贷款权。如果武汉农投违约,不再租种农民的土地,土地会再次回到“金地融托”经济服务社,但服务社短期是难以向农民支付每亩450元的高租金的。农投公司能够按照远远高于市场的价格支付农民土地租金,是因为有财政项目补助,而一般的农民合作社是不可能像政府农投公司一样得到政府财政支持的。

农投公司和张远村农户的关系具有不确定性,张远村的农业发展有不确定性。但张远村“金地融托”经济服务社会逐步壮大,将会逐步承担起更多的使命,只是速度比我们原先预计的要慢一点。

这个案例,非常值得总结。留给做学问的人总结吧!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新浪微博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