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环村,家家户户养鱼,是白蕉海鲈鱼的原产地、亩产10000斤,产量高得惊人,但70%的养殖户负债生产经营,40%以上的养殖户资不抵债。
主要的原因是:渔民缺资金,被迫接受高价赊销饲料,再以成鱼返回饲料款。做饲料生意的经纪人一般也是做鱼生意的经纪人,饲料价格和成鱼销售价格都控制在同一伙人的手上。
渔民是羊,年复一年的被主导珠海白蕉海鲈鱼产业链的一群人剪羊毛。这样的情况,全国各地都有,存在了好多年了。
2014年,在珠海市委市政府部署及幸福村居办、渔农税务局的主导下,由中国乡建院的协作,在白蕉海鲈鱼的原产地新环村建立起了珠海市第一家内置金融养殖合作社——初始资金200万由渔农水务局、新环村乡建和老人出资,后得到珠海农控金融参股支持,吸引了部分养殖户入社。为养殖户提供贷款、统一采购和销售服务。虽然合作社成立一年后资金规模只有区区300多万的资金,但打破“垄断”和“渔民被动剪羊毛”的效果显现,社员每亩鱼塘可以节约成本和增收2000——3000元。且合作社还保持了12%资金收益率。合作社骨干及社员信心大增。
2015年6月12日,在珠海市委市政府和斗门区主要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由珠海农控金融牵头,成立了珠海内置金融村社联合社,初始资金规模5000万,开业日实际到账1900万。在联合社成立满月之时,珠海白蕉海鲈鱼的价格两周从每斤9元4角直线跌破7元(成本价为每斤7元5角)。在渔民恐慌性抛售白蕉海鲈鱼的时候,政府以往的做法是财政出资奖励销售大户救市,但提升鱼价的效果几乎没有。2015年在渔民恐慌性抛售时,以珠海市政府刘嘉文副市长和斗门区分管领导赵文乐等领导为后盾,由珠海内置金融联合社和养殖社员签订对赌协议:合作社及联合社赌10月15日鱼价为每斤8.5元,10月15日按照每斤8.5元收鱼,每口塘预付定金3-5万元。在对赌海报发出后,很多渔民开始观望,两周内仅有43户养殖户签订对赌协议,但鱼价直线回到每斤9.5元以上。直到现在也维持在每斤9元以上。
政府没花一分钱,两周内就把鱼价拉了回来,这是个奇迹。今年珠海和全国一样,主要农产品价格除生猪外都低于上年,白蕉海鲈鱼比上年却高出2元/斤以上。这也是一个奇迹。其实道理很简单,珠海白蕉海鲈鱼占全国同类产品总量的50%以上,根据十年的鱼价变动数据测算,珠海白蕉海鲈鱼的价格弹性系数为0.4,即流通中没减少10%的销量,价格就会回升25%左右。只要珠海养殖白蕉海鲈鱼的养殖户组织到合作社了,白蕉海鲈鱼的定价权就在珠海联合社了。
2015年,珠海以新环村为主产区的十几个养殖白蕉海鲈鱼的数千养殖户相比上年至少增收10亿元以上。
其实,如果珠海所有的养殖白蕉海鲈鱼的村庄都像新环乡村一样把养殖户组织起来,都加入联合社,珠海白蕉海鲈鱼的价格长期稳定在10元/斤左右是可以的。
非常遗憾的是,即使有珠海市委书记李嘉同志对内置金融村社及联合社新体系建设的高度重视和肯定,并亲自到合作社知道工作,但珠海市有些部门都以内置金融村社合不合法?是否符合政策?中央和省支不支持?这些问题法律和政策早已回答的清清楚楚了,这些根本就不是问题的问题,但在某些当地部门眼里却是严重的问题,而农民增产减收——越来越贫困了反而不是问题,一点也不着急。珠海是特区,珠海斗门是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都如此保守,何况内地!?这说明改革难啊!
珠海多数渔民养白蕉海鲈鱼不赚钱、甚至亏本不是一年两年了,珠海西区的广大农村,反贫困任务其实是十分艰巨的!在我看来,珠海内置金融村社及联合社新体系建设,是最有效的精准式扶贫和实现全面小康的好办法!
珠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改革特区,珠海斗门是国家级的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这些牌子多好啊!为了反贫困,即使在村社内置金融合作社,存在所谓的“非法集资”的问题,但钱都在村社内部运行,钱都投入到渔业生产中去了,有利于脱贫致富,这都还是问题的话,那中国改革真是存在大问题了!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作者博客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