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扶贫“救命钱”岂可成为官员手中的“唐僧肉”

[ 作者:王欢之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4-25 录入:7 ]

“扶贫资金本是困难群众的‘救命钱’,但在一些党员干部眼中却成了‘唐僧肉’,不断被瓜分蚕食,且花样不断翻新。”(中国纪检监察报  2016年4月22日)

扶贫资金,是国家为推动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而划拨的“专款”。扶贫资金本是困难群众的“救命钱”,但在一些党员干部眼中却成了“唐僧肉”,不断被瓜分蚕食,且花样不断翻新。”赵国明违反中央和自治区的扶贫政策,利用职务便利插手干预扶贫资金分配,挖空心思把自治区的扶贫重点向与自己有亲属关系和特定关系的私人企业主倾斜,肆意输送利益造成政府财政贴息资金重大损失。短短数年间,上千万元的扶贫资金就流向了赵国明“亲家”的口袋。此外,自治区扶贫培训资金管理使用比较混乱,挪用、虚报、冒领现象突出,其中也有赵国明的参与。如此“扶贫”,必然引起群众愤慨。

当前,“精准扶贫”工作正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扶贫款也成为了公众所关心的重点。是谁给了赵国明如此大的胆量?笔者认为:归根结底是资金使用不透明,管理过于封闭,且缺乏公众监督,资金被失去“约束”的权力“劫持”在所难免。 应该健全信息公开机制,真正做到公开透明;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建立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扶贫工作管理机制,减少权力寻租空间;加大巡视监管力度,从严从快查处违纪问题,形成震慑;加强干部的培养教育,强化干部的廉洁意识。

相信,随着制度完善,巡视力度的加大,赵国明一类的干部必将深刻认识到“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通过严肃查处扶贫领域腐败问题,坚决从严惩处,让群众看到贪腐分子被惩处,才能让扶贫政策真正落到实处,打通扶贫资金通往贫困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只有让群众看到“真金白银”的资金扶持,看到国家扶贫的信心和力度,才能坚定他们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的决心。

作者地址:北川羌族自治县永安镇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