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县乡集中换届是今年组织工作的一件大事,关系到“十三五”规划的顺利开局。领导干部作为换届的当事人,能否正确对待“进退留转”,考验着领导干部的党性觉悟和胸襟气度,直接关系换届风气,关系党的形象。应该说,在换届中,干部对个人的进退留转有些考虑是在所难免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每个领导干部在面临进退留转时,都需要认真地想一想,参加工作是为什么?现在当干部做什么?将来身后应该留点什么?
“进”要虚心。一个干部希望在换届中得到提拔,能挑更重的担子,能有更大的干事平台,这是可以理解的。但要客观地认识到,在任何一次换届中,能被提拔的干部总是少数,这是由我们下大上小的干部层级结构所决定的。因此,领导干部在换届时要将选优配强领导班子放在第一位,将自己能不能进班子放在第二位。能不能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放在第一位,这是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党性修养和思想品德最重要的表现。换届是组织的事,不是个人的事。领导干部在换届中要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正确地行使民主权利和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坦然接受党组织和干部群众的选择,而不能过分计较个人的职务迁升,不能过分强调自己的资历和贡献,不能过分褒贬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防止心理失衡,防止言行失度,防止党性失规。领导干部在换届中,进,是给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一个发展的平台,激发更多干事创业的热情,不断推进工作的创新,“进”者应该将之化为一种动力,做到有位更要有为。
“退”要舒心。每到换届,总有领导干部要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因职数限制,提拔的只是少数,这是自然规律。我们不能因为没有提拔,就觉得组织亏欠自己,工作消极、意志消沉。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不计较个人得失,不攀比职务高低。“退”者,只是退出了岗位,退出了职责,退出了繁忙,要“退”得自然安详,“退”得心情愉快,“退”得高风亮节。“退”者要平和地看待“退”,做到退位不退为,始终做到政治觉悟不退,精神追求不退,模范作用不退,清正廉洁的形象不退。
“留”要安心。换届不是换班,多数干部还要留任。留任是为了保持干部队伍的稳定和工作的连续性,是事业发展的需要。人之于社会,均有自己的位置。我们应正确认识自己的位置,充分认知自己位置的重要性,脚踏实地,干好自己的工作,而不是好高骛远、半空漂浮、不着边际。心不安则事无成,心沉气定才能事业有成。现在干部队伍中符合进班子条件的优秀人才很多,能进入领导班子并在换届中继续留任就很不容易。能留任既是事业的需要,也是组织和群众的信任。因此,“留”者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留要知足,留要自省,留要加油,留要奋进。
“转”要静心。换届中必将有部分干部会转岗交流到新的岗位。对转岗交流,有些同志只愿意交流到条件好的地方、待遇高的部门、权力大的岗位,不愿意去情况较复杂、困难较多的单位,不愿从热门单位转到所谓的冷偏单位,这些都不是正确的态度。党员干部要坚持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利益,始终以服从党的决定为天职,把名利看得淡些,让心灵超脱些。实践证明,适当的“转”对个人来说,能够增强才干和锻炼本事。“转”者要珍惜又一个岗位锻炼机会,努力提升自身能力,开拓工作新局面。
领导干部要过好“进退留转”这道关,最根本的是要有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许多烦恼都是在盲目攀比中自找的。在现实工作、生活、学习中,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会面临很多“比”的情况。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生的奋斗就是不断与别人相比、与自己的过去相比的过程。但对于领导干部而言,就要树立正确的比较观,解决好与谁比、比什么、怎么比的问题。首先,要选好比的对象,解决“与谁比”的问题;其次,要选好比的内容,解决“比什么”的问题;此外,还要选好比的方法,解决“怎么比”的问题。“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如果我们的胸怀宽一点,眼光远一点,许多大不如意就变小了,小不如意就消失了。
事实上,如意和不如意是客观辩证而可以互相转化的。面对种种不如意,我们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它,在历经一个又一个不如意后,总会迎来一个又一个如意,正所谓“阳光总在风雨后”。有了这样平常坦然的“四心”,我们就可以在“进退留转”中做到: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作者单位:宜昌高新区党工委组织部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