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沉下去”扶贫,为何不能成为一种习惯?

[ 作者:匡子欣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8-12 录入:7 ]

近日,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关于全面开展脱贫攻坚蹲点调研督导工作的通知》,重点对对大小凉山彝区和高原藏区的脱贫攻坚工作进行蹲点调研,同时面对全省展开一次调研督导,以实现督导全覆盖。 (8月9日四川日报)

根据《通知》安排,本次蹲点调研督导时间不少于少3天,目的在于真正沉下去,确保调研督导落实到位。显然,“沉下去”是对广大干部的基本要求,而“蹲点”只是其中一种方式。怎样让“沉下去”变成一种习惯,这还需要干部们多思考、多努力。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2015年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说“40多年来,我先后在中国县、市、省、中央工作,扶贫始终是我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我花的精力最多。”40多年,一个数字足以看出总书记对扶贫工作的坚持以及对百姓的爱。人们常说:“习惯成自然”。诚然,做一件事并不难,难的是坚持做一件事,并使之成为自己的习惯。扶贫工作也正是一件需要坚持的事,倘若只是搞形式主义,为了“扶贫而扶贫”,最后演变成贫困户“被脱贫”,只会令百姓心寒。

工作在基层的干部们最常做的事便是与百姓打交道,扶贫工作又正是需要深入基层,了解百姓的生活困难,才能尽快为其解决困难。但,干部们应该深知扶贫工作不应是临时起意,而应是一种习惯。

最近,农村很多百姓都在忙于打晒稻谷,抢抓时间,如此农忙时节,如果干部们为了自己方便,在清晨凉快的时间段到贫困户家庭中进行交流记录等,实为“瞎忙活”“帮倒忙”。因为这样的举动,不仅仅无法为百姓解决困难,反而会影响他们的干活时间。因此,何不提前打个电话询问一下百姓什么时候有空,或者另寻他日再前往。干部们要明白扶贫工作并非一两天就能见成效,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只是为了应付了事,那大可不必,只有把“沉下去”变成工作中的一种习惯,才能更贴近百姓的生活,更有助于脱贫工作的开展。

其实,类似的扶贫小举动,应该是贯穿于整个工作当中。平日里的一丝担心、一点关心、一次帮助都是对贫困百姓负责任的体现。只有将这一丝一点一次都汇聚成习惯,才能使贫困百姓早日实现脱贫致富,共享小康社会。

作者地址: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白鹿镇合渝街9号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