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勤俭节约这个党的传家宝不能丢

[ 作者:孟庆毅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9-12 录入:实习编辑 ]

近日,中纪委网站通报了5名已被双开并移送司法的中管干部的“四风”问题。其中有“参加培训时派人陪读”的陈雪枫,有“花34万长期住酒店” 的谷春立,有“多次到私人会所吃请”的卢子跃。并指出,党员领导干部腐败堕落往往是从不正之风、享乐奢靡开始,从“四风”上打开缺口。(9月6日新华网)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国以俭得之,以奢失之”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陈雪枫、谷春立、卢子跃”们不是不知道这些警示恒言,也并非不知其中蕴含的深刻内涵,但还是让享乐思想占据了内心世界,把奢糜作风外化到言行中,成为骄奢淫逸的“代表人物”,假如他们没有丢掉我们党的传家宝——勤俭节约,何至于落到今天身陷囹圄的地步?

勤俭节约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一个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政治素质。不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乃至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都离不开这个传家宝。但我们一些领导干部却丢掉了这个传家宝,从吃穿讲情调,出行讲排场,打开“四风”的缺口开始,到挥霍无度,奢侈浪费,最终一步一步走上了践踏党纪国法的不归路。

细究其享乐奢靡的根源,无外乎以下几种原因,官本位思维在作怪,认为吃喝“简单”了、衣着“朴素”了、住行“寒酸”了,就失了官“容”、没了官“样”、丢了官“威”;特权思想从中作崇,总觉得自己身为一名领导干部,高高在上,与众不同,搞点“特权”是自己应该享受的待遇;侥幸心里依然存在,认为“四风”问题、腐败堕落问题只要转入“地下”,钻进“青纱账”,做的“隐蔽”些就不会被发现。

作为党员干部,工作标准和自我要求就得比普通群众更高些、更严些,政治觉悟与责任担当就不能“落”到群众的后头去。别说用公权、动公款玩享乐主义是“零容忍”的事,就是不贪不占,不腐不乱,拿自己的钱,过过奢靡之瘾,也不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126条规定,生活奢靡、贪图享乐、追求低级趣味,造成不良影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勤俭节约这个党的传家宝不能丢。勤俭节约的美德如灯塔,能引领党员干部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涵养朴实的为民情怀,锤炼过硬的作风素质,砥砺坚实的责任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严格落实各项节约措施,坚决杜绝公款浪费现象,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应牢固树立“浪费也是腐败”的节约意识,不与人比大方、比阔气、比奢华,精打细算、厉行节约、勤俭办事,真正回归勤俭节约的传统,坚决克服享乐思想,杜绝奢靡之风,形成“铺张浪费可耻,勤俭节约光荣”的良好氛围,使勤俭节约成为一种行动自觉、一种政治智慧、一种责任担当。 

作者单位:昆明市盘龙区委组织部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