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爆料称,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为禁止放牧,在禁牧区内投放毒饵,部分网友认为,这种做法过于“粗暴”。涞水县林业局禁牧办相关负责人解释,投毒的目的是为防止鼠、兔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并非针对牧民。专家认为,投毒可能会危害到其他野生动物,影响地区生态平衡。(搜狐新闻 11月8日)
公平而言,设置禁止放牧区域的做法是对的。既符合法律规定,也符合保护需要,更是建设生态家园的必须,只有不折不扣的落实禁牧制度,才能确保我们拥有一个生态家园。从这个角度来看,“不听话的养殖户”是存在错误的,岂能为了自己的利益,就不把国家法律放在眼里?不过,因为养殖户不听话,便采取以暴制暴的方式往在禁牧区投放毒饵也是大错特错的。因为,如此大面积且投放数千斤剧毒诱饵,本身就可能对山林生态环境造成难以估量的危害,且由此形成的“次生灾难”,恐怕远比村民进山放牧要严重许多。
其实,无论“禁牧”还是“护林”,都只是保护山林生态的一种手段,目的还是为了给当地群众创造一个健康宜居的生态环境。如果只是针对保护林木的经济价值,防范山鼠和野兔对林木植被的破坏,用投毒方式显然也是非常愚蠢的,没有无污染的良好生态,单纯的“护林”也就没有任何价值和意义。如果涞水县林业局禁牧办相关负责人所说的鼠、兔真的对生态环境影响如此之大,采取措施是必然的,但是并不是说这个措施要以短期利益换取长期损失的方式来实现,这种为了短期能解决问题,而不顾环境资源的承受能力,实在不是一个明智的决策。
投毒可能会起到护林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用未来破坏来换当下美好的管理方式,实在让人不得不质问,这样的管理方式是如何通过决策层通过的?护林是功在当下,利在千秋的工作,保护生态环境更是一项长远的系统工程,这不仅仅要生态系统的思维模式,还需要一些基本常识,以及长远的分析和决策。这么复杂而又庞大的一项工程,当地部门却只通过投毒了事,可见问题并不仅仅只出在管理上,还有管理者的意识上,以及要求快速出效果的政绩观上。
护林很有必要,但办法却可以多元化,其底线是不破坏环境,不违反法律,要让民众能够接受。护林本可以采用更温和、损害更小的方法。这一方面借助技术力量,只要能够听取有关专家的意见,还是能够找到最合适最科学的方法,另一方面提高责任心。护林的道理谁都懂,可投毒护林却是“逆环境”而行,该是叫停的时候。
作者地址:广西贺州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