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农业部召开农业信息化领导小组会议,会议要求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核心技术创新与变革,促进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会议原则通过了《全国“互联网+”现代农业工作会议暨新农民创业创新大会工作任务落实方案》《关于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实施意见》《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推进方案》。农业信息化发展将迎来新动力。
近年来,“互联网+农业”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但是“互联网+农业”并不等同农业信息化,它只是农业信息化的一部分。农业信息化是指在农业领域全面地发展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使之渗透到农业生产、市场、消费以及农村社会、经济、技术、等各个具体环节的全过程。
在发达国家,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大致有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农业信息获取及处理、农业专家系统、农业系统模拟、农业决策支持系统、农业计算机网络等方面。农业中所应用的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信息存储和处理、通讯、网格、多媒体、人工智能、3S技术(即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技术PS)等,概括而言具有以下特征:
网络化,各种形式的局域网和以信息高速公路为基础的广域网用户增长迅速。日本早在1994年底就已开发农业网络400多个,计算机在农业生产部门的普及率已达93%,日本政府还在实施一项意在21世纪使所有农民拥有微机的“绿色天国”计划。这些先进的计算机通信网络使农业生产者更为及时、准确、完整地获得市场信息,有效地减少了农业经营的生产风险。
综合化,既有多项信息技术的结合,包括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模型库和知识库系统、多媒体技术、实时处理与控制等信息技术的结合;又有信息技术和现代科技,尤其是农业科技的结合,如信息技术与生物技术、核技术、激光技术、遥感技术的日益紧密结合,使农产品的生产过程和生产方式大大改进、农业现代化经营水平也不断提高。
全程化,信息技术应用不再局限于某一独立的农业生产过程,或单一的经营环节,或某一有限的区域,而是横向和纵向拓展。信息技术企业与农业生产、经营企业联系,科研单位与生产经营单位甚至与用户联合,多学科专家协作的复杂工程越来越多。这些工程全面地改善了农业生产和经营中的薄弱环节,不仅使发达国家农业的原有优势得到更充分的发挥,而且使其原有的劣势逐步改善以至消失,极大地增强了发达国家农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
在这次会议上,明确了我国农业信息化的三项重点工作。一是打造“线上农业”,带动“线下农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做到“线上农业”和“线下农业”融合发展。二是切实把信息进村入户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重大基础性工程来抓,明年先选择部分省份整省推进,开展试验示范,务求率先取得实效。三是筹备办好“互联网+”现代农业新技术和新农民创业创新博览会。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头条号 扬稷 2016-12-07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