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温暖的“红包”要送得困难群众温心又暖心

[ 作者:山夫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1-18 录入:16 ]

成都市政府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向全市城乡低收入人群发放一次性价格补贴的通知》提出,将在春节前向全市低收入人群发放一次性价格补贴,补贴标准为每人300元。(01-17成都商报)

在新春佳节来临之际,成都市政府向全市城乡低收入人群人平发放300元的红包,让他们在享受价格补贴中过上一个温暖详和的佳节,确实让贫困群众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

然而,在新一轮“走基层、送温暖”活动中,各地在创新方式中成为一道景观。有的地方按照上级的慰问方案,确定慰问路线和慰问对象,提前通知困难群众打扫好卫生等待慰问,领导干部一到,当地干部向等候中的群众介绍,这是某某市县领导,顶着冷冽的寒风来前慰问你们,确实让贫困群众红脸激动。然而领导送上一声祝福,递上一个红包或一袋大米、一桶清油,与困难群众合一张影或拍完电视镜头,然后乘车远去。被慰问的困难群众,站在冷冽的寒风中拿着红包或慰问品、望着远去的领导发朦?我又被慰问了。

虽然贫困群众希望在上级领导的节日慰问中解决应急困难,但更真诚希望在简短的慰问中通过心与心的交流,寻觅战胜困难的勇气。为此,各级领导干部不管时间有多紧,任务有多重,都应把“走基层、送温暖”活动作为历炼干部作风的一次机会,多与困难群众座在一条橙子上拉拉家常,走进屋里看一看,过冬的被盖缺不缺?粮食够不够吃?在了解实情中听听群众的心里话,了解致贫原因,支一点解贫之招,鼓励他们把慰问金用在家庭经济发展上,让群众在交心谈心中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激励其在感恩党和政府中脱贫致富。

慰问困难群众要因人而易。各地在新春慰问活动中,几乎都是送钱送物的一种形式,未能在针对贫困群众的实际困难上解决问题,加之慰问的时间短,未能在“温暖”中让贫困群众产生感恩的火花。慰问干部前脚一走,有的贫困户转身座上了牌桌,在短暂的时间里把上级的慰问金输光;有的将慰问金用于大吃大喝;有的甚至将大米、清油等慰问品以低于市价出售,在群众中造成很坏的影响,以至在个别地方出现了,个别群众听到有上级领导前来慰问的消息后,主动上门要求慰问自己的怪象?

在新春佳节到来之际,各级在新一轮“走基层、送温暖”活动中,应进一步创新方式方法,因人而易地解决基层困难群众关心的急事难事,把温暖送得温心又暖心,让困难群众在久久回味中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

作者地址:盐亭县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