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铲除村霸还需制度护航

[ 作者:闵岚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2-17 录入:19 ]

1月,中央纪委七次全会强调,加大对“村霸”和宗族恶势力的整治,决不允许其横行乡里、欺压百姓,侵蚀基层政权。1月19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关于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依法惩治“村霸”和宗族恶势力犯罪积极维护农村和谐稳定的意见》,强调各级检察机关要坚决依法惩治“村霸”和宗族恶势力刑事犯罪,突出打击为“村霸”和宗族恶势力充当“保护伞”的职务犯罪。(新华网,2月14日)

世界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面有这样一句话“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这句话曾激励无数的奋斗者,为着心中的梦想,一步步默默前行,经历风吹日晒、春夏秋冬,最终淬炼成钢。而在当下,一群中国最基层的干部,仗着干部身份鱼肉相邻、欺行霸市、仗势欺人、骄横跋扈,更甚者贪赃枉法、违反党纪、操纵选举、残害无辜。这哪里还是国家的干部,简直同犯罪分子无异,与黑社会性质等同。试问,他们如何从村民的干部变成村民的敌人呢?又是什么让他们肆无忌惮,数年横行霸道,高枕无忧呢?

我们应该正视的是,“村霸”横行相邻,主要四大特征:乱政、抗法、霸财、行凶,百姓敢怒不敢言。一方面,大都与宗族势力大小、拳头硬有关,谁敢不从,给你颜色看。另一方面,必然有“保护伞”为其撑腰,沆瀣一气、同流合污。而充当“保护伞”的,多是那些可以管到“村霸”恶势力的上级实权人物。他们是“村霸”恶势力有恃无恐、无法无天的靠山和后台。要整治这个问题,就要对症下药。俗话说“打蛇打七寸”,解决问题既要切准要害,找准问题的关键。那么无疑,“保护伞”就是“村霸”恶势力的“七寸”,是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找准病根,还需一剂猛药,才能药到病除、斩草除根。对“村霸”问题,检查机关历来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惩治一起,坚决遏制此类恶性事件。那么,顺藤摸瓜、追本溯源,找到其“保护伞”,不管涉及到哪一级官员,哪一个团伙,都应依归进行好处,依法进行严惩。更应突出打击为“村霸”宗族恶势力充当保护伞的职务犯罪,剔除其滋生的土壤,让其无处遁形。检察机关就要用这种乘风破浪的勇气、破釜沉舟的决心,来根除“村霸”毒瘤,还百姓一份安宁,还村落一份和谐。

无数的历史昭示,一个暴君王朝的覆灭,如若继任者依旧我行我素,不思进取,那必然成为另一个暴君。铲除一个“村霸”,仅仅只是治标,并不意味着百姓就回到了男耕女织、田园牧歌的时代,就不会再有下一个“村霸”的出现。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还需从制度体制上进行完善,从管理方式上进行升级,从人才培养上进行提升。

加强农村党建工作,提升农村法治理念是前提。加强基层党建工作,要培养有守法意识、有公信力、有担当的人当农村带头人,加强法治宣传,带领群众致富增收,通过以点到面的方式,使农村政治生态就取得根本好转。进而改变农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有组织没力量的状态,遇事不敢管、不愿管的现状,塑造农村的法治信仰,让法律发挥效力,让法律为村民撑腰,全面提升提高基层党建法治水平。

提高宣传教育水平,强化村组干部监督是关键。对待“村霸”问题,不能孤立的解决,而应多方联动,采取综合措施。一方面,纪检监察、公安、检察等监管职权部门需要加大交流协作力度,出谋划策、各司其职、精准发力。另一方面,职能部门应当运用法制教育、舆论宣传等方面的优势,多措并举、多点出击,加强对于农村法治宣传的普及,让百姓懂法、知法,用法,从长远角度消除“村霸”和宗族恶势力存在根基。

加快人才培养速度,健全人才任用体制是重点。要保证全面解决“村霸”的现象,就要加快高素质人才的建设。要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带头人、大学生村官、选派到农村的“第一书记”等三类人用好,提高他们的法治观念,确保在根源上无瑕疵。同时,有关部门要加强县乡换届选举工作的领导和管理,确保让根正苗红的同志当家主事,这是确保基层政权不变质的重中之重。同时,也要从机制体制上,防止基层“一把手”一言堂,杜绝“村霸”和宗族恶势力操纵选举,“带病”进入“两委”班子。

人民是我党的执政之基,而非任“村霸”宰割的鱼肉、任“村霸”欺凌的羔羊。我们既要铲除“村霸”,也要让百姓懂法律树信心,敢于检举揭发“村霸”。同时选派能人干部,做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尊敬的贴心人,共筑乡村祥和与安宁。

作者单位:中共马边彝族自治县委组织部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