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做破传统能出新的基层干部

[ 作者:徐平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3-31 录入:吴玲香 ]

在基层工作,常听到同事们说一句话,“我们是按惯例做的”;常看到大家的工作,总是习惯于传统思维,照老规矩办事,不敢“越雷池一步”去打破条条框框;常感受到一种“共识”,基层工作千头万绪,能够完成“规定动作”就不错了,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搞“自选动作”。

这个现象的背后,是基层工作者不善于动脑筋思考、运用智慧去创新。但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当前发展理念不断更新,改革创新遍布各个领域,基层工作直接面对群众,更迫切需要敢破传统、善于出新的干部。

破传统、能出新,不是天马行空想当然,更不是不顾纪律乱作为,而是在继承和发扬基层工作好传统、好做法的基础上,把创新作为履行尽责的主要手段和重要途径,全力实现突破,奋力追求超越,不断提高基层工作的适应力和创造力。

增强创新思维。据统计,世界上每年要创新出130个新产业、催生近400个新技术,一个新技术救活一个产业,一个新产业带动一地发展。从工作实际看,各地都在脱贫帮扶工作措施、党员教育全覆盖办法、环境治理工作等方面求新求变,一些地方还探索出了我们熟悉的亲情工作法、聊天工作法、微支部等有效实践。增强创新思维,一要注重用新眼光看问题、用新思维思考工作、用新办法做事情;二要善于发现和总结前人失败的创新经验,持之以恒、借鉴组合,在问题前面养成思考的习惯,提高自身创新意识。

提升创新能力。创新不是单纯的为求新而创新。创新能力的提升必须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为前提。基层工作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只有具有高度使命感的干部,才会有强烈的忧患意识,才能“先天下之忧而忧”,战胜自我,不断寻求新的突破。提升创新能力必须加强学习,用他人的经验成果武装自己的头脑。用丰富的知识作基础,让思维产生联想,利用知识的相似点、交叉点、结合点引发思维转向,再由一条思维路线转移到另一条思维路线,进而实现思维创新、工作创新、制度创新。

突出创新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鉴别创新性干部的根本尺度。任何创新活动都不能停留在理念上,必须付诸实践、见之行动,要在前人经验基础上进行实践创新。在机关管理上,注重改进方式方法,着力调动干部积极性。以创新破除机关一贯的岗位职责不明确、作用发挥不充分难题,突出科室、岗位的主要职能和重点工作,梳理好职能职责,解决多头管、无人管的问题,使机关更精干、工作更高效。在面对群众时,真正心贴心、实打实,使创新的思路、措施更好地满足群众诉求,做到创新为了群众、创新思路来源于群众、创新工作让群众受益。

创新是新常态下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基层“万条线”有序推进的动力。做破传统、能出新的基层干部,为更好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坚强的基石堡垒。

(作者单位:四川省乐山市中区泊水街道办事处)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