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多到基层去,到田间地头村寨厂矿,与百姓促膝交谈掏心窝子,才能得到真实的民情。调研是干部的基本功。在这个过程中,不能嫌贫爱富,只到条件好、困难少的地方去;更不能身入基层,心在高层,满足于随着车轮转一转、隔着车窗看一看、拍个录像走一走。(光明日报,2017年04月16日)
领导干部下基层,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党的优良传统的现实体现,更是转变干部作风的必然要求。基层,直接面对的是广大人民群众,同时也是矛盾和问题最集中的地方。领导干部要想做好群众工作,要想能够真正了解基层情况、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下基层。
领导干部下基层,要多些“泥土味”,做“亲民爱民”型干部。领导干部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与人民群众在一起。领导干部应谦虚低调,不事张扬,多些“泥土味”,少些“官僚气”。心连心倾听,群众的每一个声音都传递着期盼与渴望,每一个声音都表达权利诉求,每一个声音都渴望被倾听。爱民、利民就要倾听群众心声。不趾高气扬指手画脚颐指气使,要在虚心倾听认真分析换位思考的基础上与乡亲们商讨解决办法,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为乡亲们释疑解惑。
领导干部下基层,要多些“汗水味”,做“真抓实干”型干部。汗水味则是要求领导干部要勤干事、多干事,始终为民排忧解难。实践出真知,有为才有位。有“汗水味”,就是要有一股干劲,踏踏实实埋头,扎扎实实践行,以过硬的本领和过人的成绩赢得干部群众的认可和尊重。面对问题,敢抓敢管才有出路;面对责任,勇于担当才能添彩。要克服守摊思想,成绩不是守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要如履薄冰地琢磨事,努力干成事,确保不出事。要克服畏难情绪。困难面前,领导的表率就是最有力的号召,一定要身先士卒、率先垂范,才可以产生“灯塔效应”、“磁场效应”。“灯塔”,保证不偏向、不迷航;“磁场”,形成强大的吸引力、向心力和感召力,带动和形成“团结、务实、干事创业的良好风尚,进而促进问题解决、推动工作开展。
领导干部下基层,要多些“专家味”,做“行家里手”型干部。专家味则是要求领导干部讲内行话、办内行事,要加强学习,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要紧密结合本职工作,深入开展基层调研,善于总结基层的经验和做法,善于将所学理论运用到实践中。要在学以致用中培养胆识,使自己真正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成长为让百姓“离不开”的好干部。
(作者单位:绵阳市梓潼县教体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