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困局:​部分合作社长期处于睡眠状态

[ 作者:民主与法制时报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4-21 录入:19 ]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注册门槛低,一些发起者资金力量薄弱、盲目跟风、无序发展,最终导致其走向生死存亡边缘。

近些年,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我国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一些地区靠着地域产品优势,依托国家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政策及资金支持,相继打造出了业内知名品牌,而在部分地区,由于农民专业合作本身不具备核心竞争力,加上后期资金、人才的短缺,使得合作社发展举步维艰,甚至陷入长期“睡眠状态”。

艰难创业

杨森坐在自家的沙发上连声叹气,作为河北某养殖专业合作社发起人之一,其未能带动20余名社员共同致富,感觉自己很失败。

他的养殖专业合作社是在全国各地合作社迅速兴起之时成立的,如今5年过去了,他从最初满怀信心到现在无奈归于沉寂。如今,坐落在其老家村外的养殖大棚已破旧不堪。每当路过,杨森心里仍有莫名的酸楚……

2011年年底,外出打拼多年的杨森回到家乡。他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前景十分看好,决定依托本地农业资源干一番事业,同时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在他看来,成立合作社最大的困难并非是注册门槛,而是怎样说服村民自愿入社,以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目标。

几经周折后,他联系上了本村村支书及多名村干部,一起来做村民的工作,他耐心向每个村民讲解合作社发展的可行性,还不时拿出打印好的红头文件,用以证明各级政府对该组织的支持。

何为农民专业合作社,这是众多村民听说此想法后的第一个疑问。在杨森看来,其就是把一种类型的经营活动联结到一起,谋求全体社员共同利益的经济组织。“就拿咱将要成立的养殖专业合作社来说,是为成员提供养殖所需的生产资料购买、产品销售及相关技术、信息服务,成员可用货币出资,也可用库房、设备等实物出资,其中出资多少是自愿的,按比例分红。”杨森告诉记者。

要通过工商局的注册,首先要召开合作社设立大会,建立完整的合作社章程,包括设定出资比例、社员权利、义务、财务管理等多项内容。

在政策引导和耐心讲解下,最初就有20余位村民自愿参加了合作社。这让杨森看到了希望。

随后,杨森先后办好的税务登记及环评等各项证照和手续。之后,杨森开始投入资金,进行厂棚建设。同时,他一边扩大养殖规模,一边规范社员原有分散养殖的现状,走集约化之路。

走向末路

搞好养殖业并非易事。据杨森回忆,合作社前期购得1000只雏鸡,由于社员缺乏专业养殖经验,导致大量雏鸡在奔跑、挤堆中伤的伤、死的死。为解决这一问题,他专门到外地学习养殖技术,并聘用了专业技术人员作指导。

杨森还发现,养殖大棚室温控制、饲料配方、疫情控制等等,每个环节的疏忽都可能导致动物的死亡。

数月后,杨森通过合作社财务核算又发现了问题,由于各项开支过高,加上家禽市场行情不好,导致亏了本。此时,部分社员群众表示出了不满,他们认为一切原因都出在管理者身上。另外,部分社员之间也出现了矛盾。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合作社养殖的百余头母猪产生的效益还不错,因此才得以让其维持下去。

事实上,杨森为了合作社的发展,一直在各农业部门之间奔走。他认为,没有哪个部门的补助是等着自己去拿的,只有主动去申请,才可能获得资金及防疫药品等方面的支持。

即便如此,他开办的合作社也未能如愿发展下去。2014年,由于社员管理长期处于边缘化,各成员之间没有形成合力共同抵御风险,所以一旦养殖业市场价格波动,就造成了各社员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当年,正值该村村支书选举。新的村支书上任后,各成员间的矛盾更加复杂,最终导致合作社无法运行。

如今,虽然合作社并未注销,但仅剩下破旧不堪的养殖大棚依稀还能看到当年经营的影子。

发展之困

为了摸清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记者在多地进行了走访调查。

据了解,在一些地区,人们以农民合作社的形式,进行着小食品加工生产。不过,由于生产工艺落后,且环境卫生状况差,给食品安全带来极大隐患。

“起初,这些小作坊都隐藏在民房内,生产、销售都在私底下进行。”某合作社负责人王利民告诉记者,自己与其他几位村民成立合作社就是想合法经营,将自己注册的商标打造成知名品牌。

“拿来几个身份证,签订了一份合作社章程,几天后当地工商部门就给颁发了营业执照。”在王利民看来,成立一家合作社并不难。

有了主体资质后,他相继在农村信用社开具了对公账户。曾经做小食品生产的他感觉到了政策的优势,自认为步入正轨。

随后,王利民在浙江等地进行考察,发现坚果(核桃仁、腰果、杏仁)初加工市场前景不错。王利民依托着自身条件,与浙江某厂家签订了供销合同,决定进行分装、贴牌销售。之后,其通过当地工商部门申请了自己的商标,并花巨资订制了一批包装。

就在该产品对外销售时,当地质监部门以该合作社未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QS)为由对该产品进行了查处。

因为办理食品生产许可证要对生产加工场地、使用设备、技术人员有着严格的要求。农民出身的他,手持20余页的申请书,感到无所适从。

要申请资质,就要在硬件设施上下功夫。根据相关要求,该合作社要重新选址,并将储藏室、消毒间、更衣室等功能间进行分割。然而,面对项目选址及申请人需技术资质等众多问题,更让王利民望而却步。

王利民认为,合作社成员资金薄弱,加上成员间缺少凝聚力,是项目无法继续运行的根源。如今,该社仍处于“睡眠状态”。

那么,政府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哪些扶持,能否进行信贷业务?一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实际操作中,政府会对行业龙头产业优先扶持,为带动产业化发展。而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信贷业务,现在各家银行要求得更加严格了。

原来,河北某地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嫌非法集资一案余波未了,其涉及人数之多、金额之大,在行业内被贴上了负面标签。“我作为合作社法人,时常会接到公安部门的电话,询问我是否有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王利民感慨道。他认为,个别非法合作社的发展,实质是靠下一社员的本金偿还上一社员的利息,以此在全国设点,建立一个经营体系吸收存款,由于没有实体的支撑,最终导致崩盘。

“但个案终究归个案,不能影响整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我更希望政府能健全机制,增加对中小型合作社的支持力度,让其在市场经济下健康、有序运行。”王利民告诉记者。

(杨森、王利民均为化名)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民主与法制网 2017-04-19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