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摒弃私心杂念助力脱贫攻坚

[ 作者:柯昌红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5-15 录入:吴玲香 ]

“坚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克己奉公”,这是《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对全体党员廉洁自律规范的首条要求。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人民的庄严承诺。在这场决战必须决胜的攻坚战中,如果我们党员干部存私心、怀杂念,那么打赢脱贫攻坚战只能是一句空口号。

有一种纯洁,叫党性,这是党员干部先进性的集中体现。作为一个地区或者一个部门单位的负责人,领导干部或大或小拥有一定的权力。正因为拥有这些权力,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诱惑。在各种诱惑面前,如果欲望恶性膨胀、贪婪无度、贪得无厌,就会导致理智决堤、党性丧失,终致自亡其身。从近年来曝光的脱贫攻坚领域违规违纪违法案件来看,无论是哪一级别的党员干部,究其违规违纪违法的根源,都是心存私心杂念,个人利益至上,精打自己的“小算盘”,将党员身份忘得一干二净,以至于走上不归路。

面对当前艰巨的脱贫攻坚工作,如何能高效推进,作为身处脱贫攻坚一线的党员干部,务必要摒弃私心杂念,纯洁心灵,养正气、讲实干,精准点穴到位。理性信念是主心骨,纪律规矩是顶梁柱。摒弃私心杂念,要善于在监督下开展工作。尤其是在容易出问题的扶贫项目的实施和扶贫资金的管理上,要阳光、透明。一是事前公开。项目实施前由实施部门在项目实施所在地进行公开,让人民群众及社会各界对该项目的建设内容、资金投入、实施标准有全面的了解。二是事中公开。将扶贫项目的实施进度、工资款项拨付、受益群众满意度、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情况等向社会公开。三是事后公开。将扶贫项目工程验收的《验收意见表》、《交付使用合同书》、工程完成情况评价、监督电话等在项目点和镇村公示栏上进行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脱贫攻坚战,考验着每名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党员干部只有摒弃私心杂念,以焦裕禄精神助力脱贫攻坚,待到山花烂漫时,才能无怨无悔。

(作者单位:留坝县扶贫办)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