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脱贫工作国家省际交叉考核中,中部某县上演了一场干部“装儿子”的戏码。为应付检查,避免“露馅儿”,一名年轻干部“潜伏”到贫困户家里“装儿子”,想替贫困户回答问题、蒙混过关。
“搞数字脱贫、套取扶贫资金、骗取扶贫羊”等各种版本的扶贫假把式层出不穷,如今,又冒出“装儿子”式的荒唐之举,瞬间在网络上掀起热议,有的人愤怒于基层干部的虚浮造假不作为,不仅自己出尽了洋相,还侵害了群众利益;还有人替基层干部鸣不平:“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扶贫检查本身就存在漏洞,贫困户回答稍有差池就问责扶贫干部,搞的基层干部人心惶惶”。
不可否认,基层干部任务重、责任大、时间紧,不仅要面对干部群众还要迎接上级的各种督查考核,难免出点差错。但以“装儿子”来蒙混过关就是严重的作风问题,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因此,根源还是在政治觉悟、党性修养、价值观念上面,没有以“实”当头,以“干”为先。
俗话说“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华而不实的东西往往脆而不坚,最终只会自食恶果,招来群众反感。“装儿子”式的假把式其实就是严重的“面子”工程,只要每位干部日常里就把工作干得扎实,用真心、下苦心带领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把心思精力全然投在扶贫“里子”上,而非挖空心思搞形式、走过场、应付了事,又何需闹出“装儿子”这样的大笑话,这些都是政绩观出现了严重偏差。
打赢脱贫攻坚战,注不得半点水分,必须真抓实干、万夫一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扶贫工作要一件一件有序推进,既要防止拖延症,又要防止急躁症”。一方面,基层干部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践行落实国家政策,过细工作,出实招、下实功、见实效,以爬坡过砍的精神啃下一个个硬骨头;另一方面,上级检查的方案制度本身要合乎实际,不能光顾着在办工室里下发文件,催着交电子表纸质表,应该多深入基层调研,发现实实在在的根本性问题,从而对症下药。当然,对于“耍花样”、“搞猫腻”的干部绝不能姑息迁就,要严厉打击,建立严格长效的监督机制,让其不敢装、不能装、不想装。,直抵13亿中华儿女幸福的彼岸。
脱贫攻坚是一项掷地有声的庄严承诺,是决胜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一战。各地已然进入攻城拔寨的冲刺阶段,将陆续迎来退出贫困村检查验收,这期间,一方面需要发扬钉钉子精神,实打实下一番“绣花”功夫;另一方面要扫清各种“阻路石”“老鼠屎”,让扶贫路上更顺畅、干净,让每片黑土麦田结出丰硕的果实。
(作者单位:平武县扶贫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