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资讯

为什么这几年中国农产品价格波动大

[ 作者:出水就是两腿泥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7-10 录入:吴玲香 ]

炎炎夏日,对于很多老百姓来说,劳作之余,来一份冰镇西瓜,可能是他们最惬意的享受,小编也是其中一份子,今天午休后打开今日头条,头条推送的是《西瓜价贱论车卖,一斤不到5分钱》,文中提到山西永济瓜农贱卖西瓜,最便宜的不到5分钱,最高也不过1毛7分钱,总之,西瓜很便宜,瓜农亏损过半,甚是凄惨。

小编儿时也和父亲种过西瓜,每年丰收时大约是七月下旬,比现在晚点,那时西瓜卖给收购商,总是能卖到1毛5分到2毛钱,那个年代的物价100元还能买到3袋白面,所以那时种西瓜虽也不能发家致富,但是总是能及早的见到钱,一般能解决秋季开学的学费,所以感觉儿时的西瓜特别甜,好像有人情味在里面。

反观现在的西瓜价格,零售价也就6到8毛钱,商贩批发价4到5毛钱,瓜农大量批发价也就1毛5分钱左右,西瓜的各个流通环节利润都很薄,考虑上运费、仓储和损耗,各个环节都盈利都很少,收购商和零售商在利润少的可怜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少量或者不去经营,但是瓜农呢,成熟的西瓜只能限期销售,不然就要坏掉。炎炎夏日,市场对西瓜等解暑降温的果品需求一定很大,但是由于中间流通环节利润低薄,从事流通人员的减少,造成果农西瓜滞销,瓜农在面对今年雷雨、暴雨、冰雹天气频发的当下,短期销售出去是他们保本甚至少亏损的唯一出路,低价就是摆在他们面前的唯一选择。

通关今年上半年农产品价格,西瓜价格绝不是一个特例,玉米价格、鸡蛋价格、蒜薹价格,无不是紧贴车底板,在100元只能购买1袋白面的当下,农民1斤西瓜1毛5分,甚至是5分钱,半年就有三四种农产品跳楼价,农民真是苦不堪言。

有人说,这是市场机制在倒逼“三农”改革,最终实现农村土地集约化经营,实现资本运作的,这是改革的阵痛!正常现象。

也有说,这是供求的关系失衡!

其实以上说法是高大上的论调,对处在社会最底层的农民,没有任何指导意义,难道他们能预判市场走势吗?他们能调节供求关系吗?这些他们都不能,他们只能无奈面对残酷的现实。

在此小编发表一点自己的观点,希望能对以后农民生产有一点积极的作用。

造成今年来农产品价格持续走低原因

1、近年来农产品市场向世界市场开放,国家大力推进农业改革,取消农产品价格补贴,农产品大宗商品遵循市场规例,国家采取农业补贴方式扶持农业。

2、供求关系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失衡。

3、市场驱动力不足,供求关系能以建立。

农产品价格走低,好多时候是由短时滞销的引起的。中国虽然地大物博,但是好多农产品都是应地适宜区域性生产,好多农产品也可以说是大家的刚性需求物资,再加上中国人口基数大,一般不会出现明显的供大于求,短时滞销往往会造成,采购、批发商贩大量流失,而市场是农民有产品、市民有需求,由于缺失负责流通的中间商贩,造成流通不畅,形不成供求关系,农产品流不出去,农民为了及时销售也只有低价出售,造成农产品价格持续走低恶性循环。

4、市场信息扭曲,不能指导生产作业

涉农信息网站往往公布的是已发生的供求的价格,不能在及时公布真实的增产、减产、库存、与需求情况报告,不能指导农民生产和存储。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出水就是两腿泥 2017-07-08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