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资讯

为什么说土地银行是农村土地金融的未来趋势?

[ 作者:中闻网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3-18 录入:吴玲香 ]

农村土地金融现在是个处于探索阶段的新领域,好比尚未一统天下、群雄并起的混沌乱世,各种模式不一而足,但依然荆棘满地。

农村土地金融的黄金机遇

我国服务于农村的金融其实早已有之,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吴晓灵曾对媒体表示,有人说中国没有惠普金融,其实中国的金融机构不计血本地深入乡镇比大多数国家都早了好多年,比如农村信用社,这是很多发达国家都不具备的。

只是,不管是农村信用社也要,农业银行、储蓄也好,对于目前日益庞大的农村信贷需求都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小农经济注定要成为历史,大规模现代农业的发展把农村土地金融推到前台是时代的必然。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农民手里原有的最具价值的东西——土地,并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是农村金融不起来的最大瓶颈。2009年起,国家开始大力支持土地流转,农村土地金融开始了最初期的摸索;2015年底,国务院发布《关于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的指导意见》,明确要开展两权,即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的抵押贷款试点,正式赋予两权抵押融资功能,并提出要推行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农村土地金融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农村土地金融的未来之路:土地信托+土地流转

如今,不管是信托行业还是土地流转行业的巨头,对未来农村土地金融的长远布局都着眼于土地信托。

什么是土地信托?土地信托就是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人(即委托人)将自己的土地托付给专业组织或机构进行更科学的规划与管理,并签订信托契约,保障委托人的权益和收益。

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现代化大规模农业正是在信托制度的支撑下蓬勃发展起来的。土地信托的本质在于土地所有权和收益权的分离,并且通过银行、信托机构以及专业性农业开发商与委托人的多方合作,各司其职,各取所长,让土地价值最大化,解决了传统农业筹资难、收益不稳定的问题。在这样的良性业态之下,三农领域的更多金融创新才能不断孕育。

土地银行会是土地与资本联姻的终极模式吗?

目前我国的土地信托仍然处于较稚嫩的阶段,在绍兴、益阳等地有一些尝试,但多以地方政府主导为主,市场的力量参与不多。农村土地金融在未来还需要更市场化,才能发挥市场效应,达到更合理的资源配置。

中国土地流转第一品牌土流网”(www.tuliu.com)的创始人伍勇认为,在土地信托模式下最终将萌生土地银行,这是农村土地金融的未来趋势:我们帮农民管理土地,为农民提供固定收益;为企业管理土地,让企业获得固定收益。而随着土地流转规模越来越大,最终可以实现将土地变为可携带资产,农户可以将自己的土地存入土地银行,土地银行则提供土地凭证,农民自由迁徙将成为可能。

当然,这是农村土地金融发展到更成熟阶段的后话,在先阶段,由于我国目前专业性的农村土地评估人员和机构稀缺,而土地流转市场机制也还不健全,土地估值难、变现难两大问题还摆在眼前。

而土流网在国内所有土地流转平台里,具有解决这两大问题的先天优势,通过79200万亩流转交易的积累和土地流转大数据的建立,土流网在农村土地评估和实现土地快速变现方面已经有足够丰富的经验。

而接下来,土流网将与银行、保险公司展开三方合作,银行提供资金,保险公司作风险担保,土流网提供专业性的土地评估和变现处置。

三方合作模式的探索之下,农村土地金融已经走上快车道,40万亿估值、66.9亿亩面积的农村集体土地背后,也许就在不远的未来,就将诞生中国第一家航母级的土地银行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中闻网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