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资讯

千年古卡在黄岔

[ 作者:李恒坤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6-15 录入:王惠敏 ]

寻访古村落——千年古卡在黄岔 a

在内丘县獐獏乡东南角,有一个非常小的村庄,叫黄岔。据说,“黄岔’原名”黄卡(qia)”,传为东汉末年巨鹿人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军在此设关立卡而形成, 故称“黄巾军关卡”,简称“黄卡”,后因这里还是出入凌霄山寨的三岔口之地,加之“卡”“岔”音近,而逐渐演变为“黄岔”。虽说全村仅65户,240多口人,山场面积却有近万亩。黄岔可不一般,集古山寨、古村落、古迹、古风、古韵于一体,人文积淀实在太深厚了。

寻访古村落——千年古卡在黄岔

寻访古村落——千年古卡在黄岔

这里地处太行山脉腹心地带,为历史文化名河泜水源头,历史文化名山凌霄山后山(阴)。《山海经》谓:“敦与山,泜水出其阴。”秦汉相争,下游即为演绎过背水一战斩陈余泜水上的流年尘事。凌霄山又名上凌霄山、灵霄山、中岩山、敦与山。山前中央寨(灵霄山寨),山后寨墙绵延数千米。由黄岔进入山寨古道数条,尤其东、西门及北口主道三条,皆都景色宜人,山路深邃,曲径通幽,而且赋予诸多的神异传说。村庄四面环山,位于两条河岔交汇地带,分三片聚居。房屋背山临河而建,有单层平房也有二层楼房,有大院也有小院,依山随形,高低错落有致,街巷曲折有向,古朴厚重,余韵悠长。现在多数住户已迁出,古村落保存完好,独具冀南山乡风貌。能有这么一个秀美的小村庄,着实应当感谢1800多年前哪位大贤良师,张大英雄。

寻访古村落——千年古卡在黄岔

寻访古村落——千年古卡在黄岔

寻访古村落——千年古卡在黄岔

公元184年(甲子年),张角扯杆大旗,一挥舞,动摇了汉庭,从此,英雄豪杰无不觊觎天下,上演了群雄逐鹿争霸的大戏。经过十几年的拼杀,魏、蜀、吴三分天下,最终形成三国鼎立时代。虽然张角没能夺得天下,但他的影响力不亚于任何取胜后的帝王将相。谁与堪比,他在灵霄山巅享祭了千年,“太平道”传承了千年。也为千年古村黄岔添加了无数绮丽和神奇。

据《顺德府志》《内丘县志》记载:“上凌霄山,在城西(内丘县城)七十五里,山峰峭拔,直入云际,上有寺。”历史上一直为内丘县地域,1948年夏,为了调整插花地,方将山前及南寺沟(18户)划归邢台县管理。汉末,巨鹿人张角聚义四方英雄豪杰,举黄巾起义大旗,安营筑寨于凌霄山,形成黄巾军大本营。而山后黄岔村一直承载着凌霄寨的历史文化主脉。所谓“寨”,应当是山前的“U”型山凹,多在阳坡,“寨”的主要部分则是在山后筑起山石寨墙,以作护卫。所以山后黄岔村一带就成为护寨的主要军事防御区。山上筑造寨墙数千米,寨墙上设有门口式建造结构,分东、西门和北口,寨墙之内布满营房。黄岔作为从山后进入凌霄山唯一的狭长沟谷地带,军事地位尤为重要,实属关卡要塞。

经由张角在凌霄山的一番经营,成就了兴盛的道教活动场所,四方信士纷至沓来,上山朝拜。因此,黄岔便从关卡要塞转变为香客们驿站,而逐渐形成了村落。还形成了农历三月十五和十月十五的传统庙会。届时,天南海北的香客汇聚而来,由黄岔村登上老神顶,去朝拜老祖(道教领袖)。久而久之,便又增加了深厚的庙会文化。据了解,香客除了内丘以外,辐射到临城、隆尧、沙河,与石家庄、邯郸的各县,以及山西、山东等地。

寻访古村落——千年古卡在黄岔

早在唐代,这里的道教活动就已兴盛,著名诗人于鹄崇尚黄老之学,宣扬禅心道风,追求隐逸生活,曾在这一带留诗多首,像《秦越人(扁鹊)洞中咏》《入白芷溪寻黄尊师》《过凌霄洞天谒张先生祠》《哭凌霄山光上人》《早上凌霄第六峰入紫溪礼白鹤观祠》,多在内丘古县志有记。按于鹄由鹊山,过白芷川,经黄岔,登凌霄山之路线图分析,于鹄曾在此潜心修行过,更说明黄岔一直都是上凌霄山的主要关卡道路。

元、明时期,由于特殊的军事位置关系,经常有农民起义军在此盘据。明嘉靖年间刘六、刘七农民起义军曾在此隐藏,明崇祯年间李自成农民起义军一部也曾在此驻扎,一度造成村庄分散,居住者较少的状况。后经清代康乾盛世,凌霄山香火再度兴盛,山后黄岔又开始发展起来。村中的李氏、刘氏、张氏、韩氏皆由山前的会里、石善、鲍家庄等村庄迁来居住。人们纷纷从山前迁到山后,也足以说明黄岔作为凌霄山山后喉舌的重要地位。

到了抗日战争时期,黄岔的特殊地理位置再次发挥了应有的军事作用。由于这里的隐蔽性,八路军冀西游击队总队长杨秀峰,以及他领导的内丘县独立团、独立营经常驻扎在黄岔村,他们居住过的古民居而今大多都保存完好。当时,抗日队伍由此出山打击日寇,日寇却不敢进来扫荡。仅有一次,日寇前来扫荡,独立营让村民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埋伏在东面的山上,另一部分埋伏在西面的山上,等鬼子走村后,只开了一枪,便在“冲啊!杀啊!”呼喊下,吓跑了鬼子。黄岔村作为八路军抗日根据地,最早建立了交通站,不断为八路军传递情报、信件,运送抗日急需物资、报纸文件,护送抗日干部等。当时,仅黄岔村的交通员可就有十几个。而且还出现了像张荣妮(又名张不荣)那样的优秀的女交通员。黄岔村可谓全民皆兵,人人上阵打鬼子,红色文化记忆深厚。

寻访古村落——千年古卡在黄岔

寻访古村落——千年古卡在黄岔

寻访古村落——千年古卡在黄岔

寻访古村落——千年古卡在黄岔

现如今,黄岔村注重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和利用,对现有古村落加大保护力度,实施搬迁工程,治山、治沟、修路一起上,着力打造山清水秀的旅游胜地,展示最美古村寨风采。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内丘县广播电视台 今日头条号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