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资讯

土地托管农民爱上“田保姆”

[ 作者:张云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7-06 录入:吴玲香 ]

农村大量的劳力外出,耕地撂荒面积与日俱增。谁来种地?如何种?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出现了一种新兴的经营模式——土地托管。在农村劳动力不足和分散经营的背景下,土地托管为解决规模化种植和农民增收提供了帮助……

山西日报客户端综合报道:农民守着一亩三分地,从年头忙到年尾,一年的收入跟外出务工的人相比,可以用少得可怜去形容,这种种植方式已经不再适合现在日益现代化的社会,规模过小是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

我的地,你来种。管理归你,粮食归我。去年以来,一种新型的土地托管在我省一些地方悄然兴起。通过土地托管的方式,将土地交给田保姆全程托管,实现规模化种植,既为农民节省了时间,又实现打工种地两不误。

草根实践的智慧元素

“70不愿种地,“80不会种地,“90不提种地……有不少人这样认为。当下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打工,留在村里的都是中老年人,种地对他们就成了一种高强度的活计,并且种植技术落后、效率低下、管理缺失,付出与回报相差较大。土地托管有效解决了这个问题。

土地托管的受益者、潞城市黄池村花甲老人苗爱良深有感触,去年我把自家12亩土地托管给了黄池供销社种玉米,从种到收都不用管,一分钱不投,一份力不出,年底领到了5000多元合同款。今年我还把这12亩地托管给供销社种高粱,省心省事还多赚钱

在我省率先试水的黄池供销社为当地村民制定了多种土地托管模式,其中既有全托模式、半托模式也有农资农机的单独托管模式。多种托管模式可以让当地的农户根据自己的诉求来进行选择,真正实现了土地托管的私人定制。

个性化定制的土地托管使得村民有灵活的选择,实现最佳的收益。村民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自己种植一亩玉米,种子、化肥加人工一年要花费750元,按照亩产收益1000元计算,一年下来一亩地只能收入250元。而全托管后,农户不需要掏一分钱出一分力就能在收粮后,五五分成,年收益可达500元,实现收益翻番,还能有效避开粮食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土地托管后,供销社可以提前与市场对接,通过粮食直销开展订单农业等多种现代化经营方式,实现了产销衔接和农户供销社的双赢。

2015年开始,黄池公销社共托管土地849亩,涉及87户农户,今年看到实在效果,农户的积极性提高了。截至目前,已有超过5000亩土地进行了托管,一下就翻了好几倍。据潞城市黄池供销社主任王斌介绍:下一步黄池供销社还要完善托管模式以大田托管、代耕代种、服务合作,以销定产等多种方式为农户提供系列化服务。

与此同时,已经成为农民信赖的田保姆田管家,不仅解决了谁来种地的问题,还吸引一些“70“80投入农业的新蓝海

发挥出1+1>2的效应

以前每到春耕时,太谷县北六门村的白锦绣就发愁,丈夫在外工作,孩子出去打工,家里缺劳动力。今年却不一样了,只要打个电话交代一下,家里的地很快种好,这是因为村里有了田保姆,她家的7亩土地全部托管了。

我算了算,有了田保姆,每亩至少能省100元。白锦绣说,除了省钱,还不用受累了,自己出去每月打工还能多挣1000多元。

托管了白锦绣土地的农机手刘海忠家里,旋耕耙、小麦收割机、玉米收割机、播种机、烘干机一应俱全。刘海忠说:以前农机服务是零散的,东一户、西一户地跑,费事又耗油,托管后的农户从农资购买到农机使用,再到粮食出售都能享受优惠,而我则保证了农机每季都能吃饱,挣上更多的服务费。

刘海忠介绍土地托管的优势说,我们是集中连片作业,老百姓把手里的土地托管给我们,就方便了我们进行机械作业,也利于把先进的作业方式运用进来,节约了时间和油耗,降低了作业成本,而且我们摒弃过去的大田种植,采用地膜覆盖,起垄地膜覆盖等方式,让地温升高,保住水分提高出苗率,这样就提高了农作物产量,农民的获利也就更多。在土地托管以后,刘海忠就负责农资、耕作、管理、收获、加工、销售等全程进行一条龙打包式服务,这不仅有效利用农机设备,同时明显地降低了各种农用物资和机械作业的成本,而农户只需在收获后支付给刘海忠相关的费用,双方形成了一种共赢的局面。

土地托管不仅让农户和刘海忠双双受益,对于太谷全县的影响亦是非常深刻,像老刘这样的农机服务组织,将农机户的服务优势与农户的资源优势有机统一起来,让土地得到更加高效的利用。同时确保土地在流转之后还能用于粮食耕种,保证了粮食生产规模化。由于这样的耕作方式代表了农民的较高水平,将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耕作方式进行传播,极大地推动了农业现代化。

农业降成本,机械化是一条出路。太谷县农机局副局长贾新民说。土地托管是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他们不仅拥有科学种田的技能,还具备了经营管理能力,把推进全托管服务与新技术、新机具推广紧密结合起来,引进先进生产要素和注入农业经营管理,将农机与农艺紧密而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出了1+1>2的效应

土地规模化生产渐成规模

适度规模经营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如何将零散土地集中起来形成规模,并能让农户普遍接受,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土地托管促进了土地规模化生产,解决了土地规模散碎不易集中连片的规模经营难题,弥补了农民不愿意轻易放手的土地问题,通过整合资源扩大了规模。

全托管是用现代化的机器、现代化的技术,为传统的农民提供最摩登的农业技术服务,由此获得双赢的一种服务方式。农民将土地交给服务主体全程打理,每亩支付相应的托管费,服务主体向农民承诺农作物保底产量,收获物全部归农民。

据了解,土地托管是土地流转的一种形式,是一种新的土地经营管理模式的尝试,在农民不放弃土地经营权的前提下,由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其他农业服务组织有偿代为农民管理土地,包括从种到收全程服务的全托和农户按需选择服务项目的半托两种服务形式。

农民有很深的土地情结,依恋土地,所以当农村家庭劳动力不足时,土地托管就可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农民把土地交给合作社,方便了合作社统一管理、规模化经营,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降低了生产风险,增加了合作业产业发展信心,为农户增加了收入。

与土地流转相比,土地托管最大的特点就是土地承包收益权不变,还是归农户所有,在乡土意识比较强烈的农村,这种模式更容易被村民接受,并且破解了农村有地无人种的局面,效益还有保障,因此受到了大家的欢迎。

土地托管协议一年一签,土地的使用权仍然在农民手里,只是把管理权交给了托管方,收获的粮食都属于农户,托管过程中的补贴和风险由农民自己承担,这种模式打消了农民流转土地合同一签好几十年的顾虑,同时还实现了机械化连片耕种生产,既节约成本,也能提高粮食产量,为不离土不离乡的农民集约化生产找到了一条新路子。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山西经济日报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