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德国已经做好了战前准备,美国也迅速颁布了《农业调整法》。自1933年大萧条以来,美国农业部通过实施商品计划、出售空闲土地、设定农产品配额、制定食品救济计划等办法来保证国内的农业和商品供需平衡。1938年后,欧洲战争一触即发,美国粮食巨头们开始推动国会修改法案,以便在战争期间扩大粮食产量,出售给战争双方。
早在20世纪40年代,美国就已经实现了农业机械化,70年代又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美国耕地占土地面积22%,粮田占全部耕地3/4,但粮食产量和人均占有量却均居世界首位,出口量约占世界粮食出口量的一半,库存约占世界粮食库存量的30%。美国每年有占总消费量的40%粮食转为储备,全国粮食仓储能力约为5亿吨,相当于中国一年的粮食产量。
多年以来,通过控制空闲土地和粮食储备计划,美国农业部可以稳定国内粮食和食品价格,但是在1996年,粮食巨头们再次联手推动国会修改《农业法》。实际上是要把政府掌握的闲置土地收购过来,从而使得政府失去通过调控闲置土地来平抑价格的能力,这是粮食巨头们再次进行20世纪20年代那种大扩张的开始。这也预示着粮食巨头们将要掀起“绿色革命”之后的新一轮农业革命,同时,这也是一场基因革命。
“工厂化农场”(factory farms)和“企业化农业”(corporateagriculture)是美国农业集中化、垄断经营的两大方式,实际上就是完成了土地兼并和垄断经营,农民由土地的主人便成了粮商巨头的合同工,他们实际上就是新时代的农奴。据美国参议院农业委员会的报告数字,农民的资产净值回报率已经从上世纪70年代的每年10%下降到了现在的每年2%。这也就是说,拥有自己土地并从土地中获得收益的农民已经越来越少了,大片的土地已经成了大型农业综合体的领地。在这期间,这些综合体现在根本不需要出面请律师去驱赶农民,农民会主动找上门来,请他们收购自己的土地,因为化肥、各种农业机械、油料、电力、其他设施、灌溉、农药、种子等等,几乎所有的东西价格都在上涨,而卖粮食所得根本不够维持成本的,所以越是经营越是亏本,最后他们只好将土地卖给农业综合体,这实际上是粮食巨头们变相地在逼迫农民离开土地,实行兼并,所以,从1979年至1999年,美国农民的数量下降了30万。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今日头条(头条号/碳客地理)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