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扶贫是兼具政治性、经济性和产业属性的一项复杂系统工程。在推进过程中,应全面准确把握各地实际情况,重点研究处理好五个关系,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一是处理好县域大产业和家庭小产业的关系。产业扶贫既要立足持久脱贫管长远,又要紧扣时间节点管当下,必须结合起来统筹谋划。一方面,贫困地区要围绕市场需求,建设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特色产业基地,打造产业独特竞争力,通过产业发展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这是产业扶贫的主攻方向。另一方面,由于培育发展大的特色产业一般难以短期见效,应辅助实施一些短平快的家庭小产业,如家庭养殖、蔬菜种植等,让贫困农民尽快脱贫。同时,做好结合文章,尽可能地将家庭小产业作为特色产业链条中的一环前期推进,既短期见效又持续发展。
二是处理好整体脱贫政策和深度贫困攻坚的关系。各贫困县,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要按照中央和省级产业扶贫政策,坚持市场导向、目标导向,深入调查研究,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历史传统,尊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制定当地产业扶贫具体实施方案,定制个性化、操作性强的落实措施。同时要精准针对每个贫困村,始终瞄准每个贫困户,因村因户因人施策,一个一个地落实增收脱贫方案,确保全面脱贫一个不落下,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掉队。
三是处理好经营主体发展和贫困对象受益的关系。部分贫困群众自主发展产业脱贫能力不足,因此,产业扶贫的一个重要路径就是依托经营主体,并建立其与贫困村、贫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把贫困户“粘”在产业链上,实现带动脱贫。各地要牢牢把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这个核心,规范包括项目实施在内的产业发展全过程,针对性地设定各种预案和风险防范,防止出现产业扶贫资金支持的主体发展了而贫困群众没有受益的现象,确保实现经营主体发展壮大、贫困农户顺利脱贫的双赢局面。
四是处理好村级精准扶贫对象帮扶和普通农户发展的关系。相比其他扶贫工程,产业扶贫整体性更强、受益面更广。在推进区域产业扶贫项目时,首先要针对贫困对象,又要尽可能地将普通农户中相对困难户纳入其中,共同把产业发展起来,实现更多群众受益,提高群众对脱贫工作的认可度、满意度。同时,应充分利用村级集体经济这个平台,通过产业扶贫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收益重点用于贫困对象生产生活帮扶,又兼顾村级公共建设和相对困难农户所需,实现区域贫困对象和普通农户共同增收、共同发展,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五是处理好产业发展资金和产业扶贫资金的关系。根据财政资金使用相关规定,产业发展资金用于扶持产业发展,主要通过扶主体、扶龙头,做大做强地方特色产业;产业扶贫资金用于产业帮扶脱贫,发展产业是路径,落脚点在于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对象,其中省级产业扶贫专项资金主要向深度贫困地区和重点贫困村倾斜。因此,要科学使用产业发展资金和产业扶贫资金,既要协调结合,又要区别使用,重点是按照财政资金使用要求,围绕当地产业发展规划,分层次、分对象、分阶段地统筹用好两项资金,做到“各做一道菜、共拼一桌席”,共同推动当地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贫困人口脱贫。
作者系湖南省农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新湖南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