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主编推荐

兰建平:“亩均论英雄”:努力寻求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实践

[ 作者:兰建平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6-04 录入:吴玲香 ]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经济的发展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效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构建高质量的产业体系,切实提高产业供给的能力,实现产业发展从适应市场、满足市场向引领市场、创造市场的方向转变,是新时期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是否真正实现“三大变革”的重要依据。实现从传统经济的增长方式向现代经济的发展方式转变,作为资源小省的浙江,是在全国最早践行“亩均论英雄”改革的省份,以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为重点,不断深化以“亩产效益”为导向的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不仅对浙江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对全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亦有重要借鉴意义。

“亩均论英雄”改革的浙江创举

进入新世纪以来,资源要素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作为传统资源小省的浙江,同时又面临“刘易斯拐点”的挑战,如何突破“成长的烦恼”?围绕区域经济发展,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提出了著名的“八八战略”。在产业转型升级上,提出了“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要求。在传统产业发达的经济大县、同时资源环境压力巨大的绍兴县,提出了“亩产论英雄”的改革,迅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改革,开始从绍兴县推广到全省兄弟县市区,企业层面、产业层面、区域层面,改革从小到大、由下到上、虚实结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改进,逐步形成了相对成熟的政策体系和工作举措。在改革的提法上,也从单个维度向多个维度逐步完善,并总结为“亩均论英雄”。从“亩产论英雄”到“亩均论英雄”,改革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改革探索阶段:2006年上半年,原绍兴县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全国率先提出“亩产论英雄”发展新理念,以提高“亩产效益”为核心,围绕节约集约用地、节能降耗减排等重点,公布企业效益“排行榜”,探索建立导向、准入、制约、激励“四大机制”,通过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引导企业走科学发展之路,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2006年7月30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以“亩产”论英雄 浙江绍兴县节约集约用地纪实》,向全国介绍推广绍兴县的先行先试做法,文中提到“以企业‘亩产效益’论英雄,是‘八八战略’的生动实践”,通过倡导集约节约利用资源,转变粗放的增长方式,注重质量效益的提升。这一阶段的重点是解决思想认识问题,结合科学发展观的学习贯彻,创造性地将追求粮食亩产的理念应用到工业领域,率先提出“亩产论英雄”并进行了有效的实践,同时探索试行与“亩产效益”紧密挂钩的城镇土地使用税、排污费等激励和倒逼政策。“亩产论英雄”机制倒逼企业变粗放扩张为集约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为绍兴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奠定了重要的政策和制度。

试点拓面阶段:中国特色的经济体制改革,大多数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在“亩产论英雄”改革提出6年后的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从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到“决定性”作用,为“亩产论英雄”改革的继续深化提供了更加难得的历史机会。浙江在实践上,通过选择基础更为扎实、条件更为成熟、推广意义更具样板价值的海宁市,继续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改革。2013年9月,浙江省政府批复《海宁市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总体方案》,在海宁市启动“亩产效益”为导向的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2014年5月,省政府印发《关于推广海宁试点经验加快推进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指导意见》,选择改革意愿强烈、资源要素瓶颈制约突出的24个县(市、区)开展改革扩面试点。这个阶段的重点是深化“亩产论英雄”,逐步在“24+1”个试点县(市、区)中建立完善以“亩产效益”为导向,综合考虑亩均产出、亩均税收、单位能耗、单位排放等指标,分类分档、公开排序、动态管理的企业综合评价机制。同时,根据综合评价结果,完善落实差别化的用水、用地、用电、用能、排污等资源要素配置和价格政策措施,并探索区域性要素交易制度,破除要素配置中的体制性障碍,提高配置质量和效率。

推广改进阶段:从“亩产论英雄”、相对注重经济效益导向到投入产出、创新驱动、资源要素、环境影响等多个维度的要求,这项改革的完整性、系统性、科学性得到了更好的体现。2015年4月,省工业转型升级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嘉兴市召开全省专题工作推进会,印发《关于全面推行企业分类综合评价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试行)》。2016年8月,省工业转型升级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省经信委、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环保厅印发《关于三级联动抓好企业综合评价工作的通知》,提出亩均税收、亩均工业增加值、单位能耗工业增加值、单位排放工业增加值四项指标全覆盖。2017年,省转升办颁发《关于全面深化企业综合评价工作的意见》,提出在四项指标的基础上增加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全员劳动生产率两项评价指标。至此,企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从基层探索走向顶层设计,成为浙江省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一项关键性政策举措,得到全省上下高度重视和全面推行。2018年1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的指导意见》(浙政发〔2018〕5号)正式印发。至此,从“亩产论英雄”到“亩均论英雄”,已上升为浙江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政策和制度。

“亩均论英雄”是提质增效的有效途径

“亩均论英雄”改革从根植于地方实践到上升为顶层设计,经历着认识不断深化和效果不断显现的过程。回顾浙江省“八八战略”科学实践的15年,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宏观环境的巨变,“亩均论英雄”改革愈来愈成为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有力抓手。

“亩均论英雄”改革是应对浙江资源禀赋变化的必然选择。浙江省是全国的资源小省,人均水资源、能源、可利用土地拥有量分别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89.6%、0.5%和40%,自然资源丰度只有全国的11.5%,仅略高于上海及天津,居倒数第三位。浙江省是全国的经济大省,2017年全省生产总值突破5万亿元,连续22年居全国第四位,以全国1%的陆域面积、4%的常住人口,创造了全国6%以上的经济总量。在2014年召开的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时任浙江省省长李强指出,浙江经济“过度依赖传统产业、过度依赖资源要素的消耗、过度依赖低端劳动力、过度依赖传统商业模式”的经济发展方式尚未得到根本性转变,如何最大限度地实现“低效”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解决资源、环境等基础要素的瓶颈制约,防止产业发展的“离制造化、离本土化”,导致“产业空心化”的趋势,是浙江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历史新课题。浙江的“亩均论英雄”改革是注重投入产出边际效应的一种体现,是衡量区域经济和企业财富创造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最为直观的表达,推动要素向高效益、高产出、高技术、高成长性企业集聚,倒逼落后、过剩产能退出和低效企业转型,其结果必然是资源要素利用越来越高效,越来越回归其市场价值。

“亩均论英雄”改革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抓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研究提出的产业结构调整的一项重要战略,从注重市场扩大到注重供给品质提升,是产业经济发展指导思想的重大改变。供给管理主要是从要素端、生产端入手,通过对要素结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重新调整和优化,改革不合理的制度障碍,激发各经济主体活力,促进要素资源合理配置,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增长,其政策着眼点是从经济运行的源头入手,更加强调“治本”,是从产业、企业角度认识问题,更突出长远的转型升级和活力再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改革的办法推进要素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不是西方供给学派的翻版,也不是对凯恩斯主义的摒弃,而是对当前经济发展理念的扬弃和升华,其核心是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目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彰显的是中国模式和中国道路,回归的是经济发展创新驱动的本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紧抓住了当前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牛鼻子”问题,因此成为推进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总领性战略。“亩均论英雄”改革直接切入生产端的要素问题,秉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理念,应成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抓手。

“亩均论英雄”改革是对要素配置体制性障碍的深度矫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但要素价格机制改革远滞后于商品经济领域,资源要素配置的体制性障碍越积越深,日益成为阻碍经济转型升级的重大制约。一是要素价格扭曲导致资源错配;二是后续监管缺失导致低效利用。溯其本源,要素价格扭曲导致资源错配主要是政府越位所致,而后续监管缺失导致低效利用又是政府缺位所致。“亩均论英雄”改革的制度设计中,充分尊重企业的主体地位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立足于政府管理方式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充分体现了以事实为依据和用数据说话,并将综合评价结果与差别化资源要素价格机制挂钩,让低效沉淀的资源要素充分流动起来,从而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因此,从本质上讲,资源要素的差别化配置改革是通过对政府权力的约束和后续监管的补缺,从而实现对前一时期要素配置体制性障碍所导致的资源低效利用的深度矫正,本质上是向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回归。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事实证明浙江省的“亩均论英雄”改革取得的成效是显著的。2016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亩均税收19.1万元/亩,同比增长15.7%;实现亩均增加值101.6万元/亩,同比增长8.2%;全员劳动生产率20.9万元/人,同比增长8.9%;单位能耗增加值1.4万元/吨标煤,同比增长5.5%;R&D经费支出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达到1.43%,同比增长5.9%;利润总额4323亿元,全年增长16.1%;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9%、10.1%和8.6%,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8.8%、40.1%和22.9%,比重分别比上年提高2.0、2.0和0.5个百分点,八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比重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工业新产品产值23861亿元,增长11.6%,新产品产值率为34.3%,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为90.2%。全年分类处置僵尸企业555家,淘汰改造2000家企业落后产能,整治3万家脏乱差小作坊,盘活存量土地资源10.9万亩。

浙江省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的相关工作做法得到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工信部、国家国土资源部等部门的高度肯定。“十三五”以来,浙江省“亩均论英雄”改革的有关做法,已经在不同程度、不同层面被上海、广东、江苏、安徽、广西等省(市、区)吸收和采用,浙江“亩均论英雄”改革已在全国初步形成示范效应,成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促进手段和制度供给。

坚定不移地将“亩均论英雄”改革进行到底

追求质量和效益的统一,努力率先进入高质量发展时代,是浙江省实现两个高水平发展目标的必然选择,是贯彻十九大精神的重要路径。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地各部门密切配合下,经过一系列创新、探索和实践,浙江省“亩均论英雄”改革抓出了实效、形成了机制、积累了经验,已经成为各地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和主动行动。全省必须上下联动,坚定不移地将“亩均论英雄”改革进行到底。

制定项目准入规范,加快实现以更有效为方向的投资升级。以行业标杆的投入产出指标为参考,同国家、省相关产业准入标准相衔接,结合行业产品升级和技术改造的方向,在各市县试点的基础上,完善市场准入标准,严格新增用地的准入门槛,分区域、分行业设置相应的投资强度、亩均产出、能耗地耗、污染排放、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等标准和门槛,逐步建立全省统一的市场准入标准体系,标准应用从新增建设用地逐步向存量企业覆盖。地方要严把用地指标安排、项目准入、履约管理等环节,建立健全严密、规范的管理流程,形成强有力的“亩均论英雄”约束机制。同时,建立健全“区域能评、环评+区块能耗、环境标准”取代项目能评、环评的工作机制,尽快实现所有的新上项目全覆盖。

完善激励倒逼政策,加快实现以更强劲为方向的动能升级。进一步完善各类要素的阶梯价格制度,总结改革试点经验,在企业分类指导的基础上,完善电价、水价、城镇土地使用税、排污费等差别化收费机制,注重把降低企业成本与倒逼企业加强要素节约集约利用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土地、能源、环境容量、水资源、财政资金等要素配置机制,按照亩产论英雄、节能论英雄、节水论英雄、环境论英雄、绩效论英雄的要求,加快研究制定以单位建设用地增加值为基础的土地配置制度、以单位增加值能耗为基础的用能权交易制度、以水定产以水定城的水资源配置制度,完善主要污染物排放财政收费制度,实施好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更加注重财政绩效的新一轮省对市县财政体制。

拓展评价领域范围,加快实现以更高端为方向的产业升级。进一步拓宽综合评价对象,在完成规上工业企业和占地5亩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尽快将综合评价对象拓宽到全部拥有自主土地使用权的规下工业企业,科学制定规上企业同规下企业无缝对接的排序归档机制,构筑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以企业综合评价推进“小升规”。进一步拓宽综合评价领域,尽快实现工业、服务业(二产、三产)企业“亩均论英雄”综合评价全覆盖,强化分县域、分行业、分园区的“亩均论英雄”综合评价。由省发展改革委牵头推进全省服务业综合评价工作,重点行业先行先试,抓紧研究制定服务业企业“亩均论英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相关部门抓紧制定出台覆盖工业、服务业的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配套政策。

及时跟进配套改革,加快实现以更公平为方向的环境升级。进一步简政放权,除跨区域的重大项目、需要上报国家的项目、涉及省级层面要素分配的项目外,其他项目的审批原则上下放或委托到市县。深化落实“零土地”技改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行承诺验收制,并适时扩大承诺验收制至所有技改项目,加快在全省范围内推进企业独立选址项目高效审批、非独立选址项目不再审批。及时调整产业政策取向,逐步放弃“扶大限小”以及挑选特定产业、特定企业、特定技术、特定产品进行扶持的产业政策模式,将政策重点转为放松管制和维护公平的竞争环境,将“亩均论英雄”的理念落实到经济体制改革的各个领域,从而实现“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高度统一。

分级搭建数据平台,加快实现以更精准为方向的服务升级。综合部门数据、地方上报数据、企业公开数据,以工业大数据平台为基础,加快建设省市县三级云端全省经济大数据平台,多维度归集全省经济发展年度数据与动态数据,开展分行业、分区域、分指标项多层次数据深度挖掘分析,为客观反映转型升级成果、分析研判经济走势、开展企业精准服务、合理制订产业政策等提供重要参考。基于分产业(行业)、分区域的“亩均效益”综合评价结果,合理制定有针对性的产业支持政策和区域发展规划,合理推进区域生产力布局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以县(市、区)为主体,建立“企业体检档案库”,逐步在全省推广以企业综合评价结果为依据的“一企一单”体检表送达制度。

(作者为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院长,管理学博士,研究员)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浙江经济杂志(微信公众号原创)2018-06-04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