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主编推荐

蔡之兵:保障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效果的五大关键

[ 作者:蔡之兵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7-02 录入:吴玲香 ]

2017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先后提出了建设雄安新区与生态文明建设等两条千年大计。除此之外,对中国这样一个具有几千年甚至上万年农业发展历史的国家而言,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同样是一条千年甚至是万年大计。

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全方位和系统性的新思维。自2000年李昌平上书朱镕基总理提出”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之后,三农问题在社会各界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党中央也针对三农问题采取了很多措施并投入了大量的资源。但是从实际情况分析,我国的三农问题仍然不够乐观。

首先,我国每年进口的粮食和农产品逐年增加,粮食安全问题仍然严峻,2017年我国进口谷物超过2500万吨,进口食用油籽1亿吨,进口大豆超过9500万吨,全年农产品进口额达到1258亿美元,逆差达到503亿美元。

其次,农业发展效益较低,农民难以从农业生产中获得足够多的收入,2015年农民的工资性收入为4600元,首次超过4504元的经营性收入,农业生产无法为农民提供更多的收入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最后,农业发展成本过高。一方面,我国农产品价格高于国外农业强国的农产品价格,甚至出现我国农产品生产成本高于国外农产品价格的“地板高于天花板”现象;另一方面,我国农业发展方式过于粗放,化肥使用量偏高,土壤和生产生活环境污染仍然比较严重。

因此,三农问题需要更高维度、更加系统、更加精准的乡村振兴战略予以解决。而乡村振兴战略则需要注意如下五点关键。

一、保障制度供给体系的质量是乡村振兴战略成功的前提

三农问题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归咎于包括土地、户籍、产业在内的各种制度的扭曲,而制度的扭曲则需要有效的制度供给予以解决。因此,解决三农问题的前提是保障相关制度供给的针对性和质量,其中重要的制度包括城乡土地同权同价制度、均等化的公共产品提供制度、平等的户籍制度、农业生产模式与主体的创新制度、鼓励农业生产相关技术研发的制度、农村有效治理的制度等。只有包括这些制度在内的制度供给体系能够保证质量,乡村振兴战略才可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二、提高农业生产的分工与专业化程度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方向

在三农问题中,农民与农村问题只是农业问题的衍生问题,农业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与国外农业强国如美国、荷兰、以色列相比,我国农业生产模式的薄弱之处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农业产业内部分工程度不够,上下游产业环节过短,包括种子研发、农机研发制造、农业保险金融、农产品加工与销售等环节在内的社会服务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另一方面,我国农业生产的专业化程度不够,先进技术对农业生产的支撑作用有待增强,以农业机械产业为例,2017年我国农机工业12个子行业2429家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之和为4291亿元,而美国约翰迪尔一家农机企业2016年的营业收入就接近2000亿元,差距较为明显。因此,提高我国农业产业内部的分工程度和专业化程度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思路,也是乡村振兴战略在解决农业问题时需要坚持的发展方向。

三、产业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动力

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其中产业兴旺是其他四个目标的基础条件,而产业融合发展则是实现产业兴旺的根本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农业的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进一步地分析可以发现,这种结构性矛盾主要体现于产品质量、生产成本、销售价格等三个维度,解决这一矛盾则必须从这三个环节着手,而解决这三个环节则恰恰需要坚持三产融合的思路,其中一产思维即用生态农业和传统农业的思路来保障农产品的质量、二产思维即用机械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的思路来降低农产品的生产成本、三产思维即用精准化、订单化、服务化的思路来保障农产品的销量和价格。因此,只有坚持三产融合的思路,才能保障农产品的质量、降低农业生产的成本和提高农产品的价格从而实现整个大农业的产业兴旺。

四、推进农民职业化进程是乡村振兴战略成功的重要基础

对任何产业而言,从业人员的素质对保障产业发展的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农业也不例外。然而,相比于其他农业强国,目前我国农业从业人员的数量偏多而科学文化素质偏低,愿意进入农业的人才数量仍然不够,这极大地制约了我国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在60后、70后这几代农民逐渐老去的背景下,能否通过提高农民这一职业的社会地位和收入水平来吸引80后、90后甚至是00后这几代人去当职业农民将直接决定我国三农问题能否被解决。因此,加快推进农民职业化进程,提高农民这一职业的竞争力和社会地位是乡村振兴战略成功的基础工作。

五、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地位是乡村振兴战略成功的根本保障

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多方力量共同合作、集体发挥作用,既需要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引导,也需要不同类型企业与资本的积极参与,还需要发挥各种能人和乡贤的带头作用,但是最为关键也是最为重要的是要保障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核心地位和发挥其主导作用。只有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的职能建设力度、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把握发展方向和掌控乡村振兴战略全局的能力,才能保障农民的利益不受到各种非法力量的侵害、才能避免乡村振兴在实施过程中出现走样变形和虎头蛇尾的现象。

乡村振兴战略的成功不仅事关三农问题的解决,也影响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顺利实现。学习、领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乡村振兴战略思想并坚持从制度供给、发展模式、产业融合、农民职业化以及保证基层党组织地位等方面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是保证乡村振兴战略完成其历史使命的关键。

(作者单位: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