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主编推荐

李国祥:“十三五”国家粮食安全更有保障

[ 作者:李国祥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0-28 录入:实习编辑 ]

《规划》(《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的发布和实施,对于更好地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需要提高认识,采取切实行动,把蓝图变成现实。

《规划》把到2020年确保谷物综合生产能力5.5亿吨和主要是口粮的小麦稻谷自给率达到100%作为约束性指标。据估计,目前我国用作饲料的谷物需要量大约3亿吨,用作口粮的小麦稻谷(包含于谷物)需要量大约2亿吨,二者合计大约5亿吨。当前,我国小麦稻谷的供给量是大于需求量的,自给率是超过100%的,规划中的100%的自给率约束性指标是可以实现的。

《规划》把更好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最重要的约束性目标,无疑需要实施配套政策措施。《规划》提出了优先把水土资源匹配较好、相对集中连片的稻谷小麦田划定为粮食生产功能区,加大建设力度,实行重点保护。实践证明,我国通过多年的粮食主产区、核心区建设,这些区域对保障粮食安全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无疑是国家最重要的功能区。

耕地资源数量和质量并重保护,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一定数量的耕地转为建设用地,是不可避免的。如何确保良田和经长期投资建设的农田,不能随意变更为建设用地,这对于守住耕地红线更为关键。《规划》提出了在全国全面完成划定15.46亿亩永久基本农田,并将其落实到农户、落实到田间地头,不搞动态调整,这既从根本上保住了粮食生产能力,又确保对农田基本建设的投资不被浪费。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农民日报 2016-10-27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