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首先解决农村居民的揪心事。实事求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理论联系实际,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实干兴邦,这是体现延安精神的第一要务,也应该是乡村振兴的指导思想。
农村居民十大烦心事和急难愁盼的事有哪些?不能只在办公室冥思苦想、闭门造车,靠农村基层干部、学者们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实事求是,总结出来。
比如,农村缺医少药,居民去城里挤破头、看病难、看病贵是不是十大揪心事?怎么解决?能不能解决?你为当地乡村解决十大件老百姓最揪心的事,哪怕一两件,大家一定会非常感激和信任你,让大家刮目相看,群众威信、社会变迁,就是这么来的。
2.城乡互动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重中之重。无论理论探索还是实践经验,反复实证、验证,无疑都是这一条,最为重要,不是之一,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有其可行性和实效性,能拨云见日,找到突破口,因为这是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能牵一发动全身、纲举目张。
从木桶原理看短板也是这个结论,几十年来,新农村建设没有停过,但是离亿万群众的实际要求和期待还有不小距离,问题就在城乡不能互动上,互动都艰难,怎么可能融合一体化?正如很多学者指出的那样,人口资源,都是从乡村向城市单向转移流动,而反向流动就很困难,甚至不可能,困难说明有巨大阻力。人们常说的体制性障碍和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
和房地产经济捆绑在一起的特大城市化发展套路诱惑力实在太大,依然像巨大的水泵一样不断抽取农村的资源人口,尤其是年轻人的心。拿不出城乡互动的实质性具体政策措施,说什么可能都成为纸上谈兵、时过烟云的说说而已。
3.因地制宜是乡村振兴的座右铭和行动指南。无论做什么事,动机都是好的,为什么经济社会效果参差不齐、甚至千差万别?就是因为没有很好地遵循因地制宜的指导原则和客观规律。
适合种玉米的地方要求种水稻,适合种土豆的地方要求种玉米,都有可能失败。这个地方绝大部分都是农业,农业基础好,有优势,就发展农业,这个地方适合发展企业,就发展企业,适合发展旅游业、特产养殖、加工业,都有所不同。
根据本地资源、人才、技术、地理、区位、交通等优势,发挥特长,节省成本,提高质量,扩大销售,增加利润,都是因地制宜。出外打工、做护工保姆也是优势。
有个大城市近郊一个乡镇村,成立护士学校,当地乡镇村有四千人上这个学校,有学历班,也有培训班,大医院急需特需,供不应求,这个乡镇就成为远近闻名的护士护工乡镇,附近乡镇村的年轻人都闻讯赶来,中午大街上全是年轻人。
4.企业和学者参与是乡村振兴的四梁八柱。
乡村振兴,有农村居民的真实需求,也有各级政府和学者的人文关怀,更有良心企业的自觉参与。如果,有项目款吸引的时候,企业和学者去几天,打个照面,发布信息,就很有可能流于形式、时过境迁、人去楼空。
乡村振兴,不是权宜之计和急功近利,是历史使命和时代课题,只有成为学者和企业的时代任务和历史使命,就会持之以恒、持续发展、代代相传,永不熄灭。学者参与是为了调查研究,实事求是,为了给政府和企业更好的建议和指导。政府和企业参与,是为了改变乡村落后面貌,让农村居民过上好日子。政府号召,企事业单位带动乡村发展,硬性指派任务,下达指标,可能流于形式,收效甚微。
如果,通过立法,变成企事业单位的自觉行动,那是经济规律和杠杆发挥了作用,因为在大城市市中心生存、运转和发展成本与日俱增、难于维系,企事业单位就会自觉、主动到乡镇村立足和发展,必然带动乡村振兴,这里有政府立法、规划、布局和政策支持、资金扶持、激励机制,发挥引领、组织、指导作用。加上学者建言、居民参与,都是积极因素,各自发挥不可取代的作用,相辅相成、相映生辉,发挥极致。
企事业单位,全身心的积极参与和投入,成为各级政府推动乡村振兴的四梁八柱,才能取得实质性的成就。
5.科教文卫回归乡村,乡村就能起死回生。
农村凋敝衰败的现实,无一不是科教文卫事业单位离开农村,农村居民无一不是困惑于看病难、上学难、看戏难、看书难、学技术难,说明学校和老师、医生和医院、戏院书店、文化科技馆,离开农村,离农村居民远了。农村居民,为了看病,就得离开家,离开村子,到乡镇、到县城、到市里,甚至跋山涉水、千里迢迢去省城或北上广深超大城市,还要住宿、生活几个月甚至一年半载,花去很多钱,家庭生活变得很困难。
科教文卫资源如何回归乡村,还是非常紧迫的问题。市场化改革以后,科教文卫单位或个人追求更好的效益,离开了农村,但是社会效益需要他们回归,乡村振兴需要他们回来,这不是又在强求城市资源人才像过去那样靠行政命令推动上山下乡群众运动,而是建设大家共享的美丽乡村、乡村振兴和人才回归相结合,用经济发展规律和经济杠杆调节,完全可以做到不劳民伤财、不兴师动众、不强人所难,而是自觉自愿和顺其自然、水到渠成。
比如,阿里在杭州、宁波远郊小城镇开办一所中小学或科技、职业学校、医院、公司、商店、超市、文化馆、展览馆、淘宝店、加工厂,成千上万的大学毕业生、研究生甚至大学者纷至沓来就业定居、生活,这个小镇和杭州、宁波、义乌一样远近闻名,车水马龙、繁花似锦、蒸蒸日上。美丽乡村回来了。
6.年轻人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才有生命力。通过乡村振兴和小城镇建设,去特大城市化弊,只停留在政府文件和号召,对年轻人没有感召力,但是通过企事业单位的企业行为,即到小城镇或中小城市招工和提供优惠条件,年轻人何乐而不为?
让更多年轻人,去小城镇、大公司、事业单位就业,在住房、看病、上学、购物、上班等日常生活上极为方便,生活舒适。
大家还没有成家或即将结婚,就住上两居室、三居室,购物、上学、看病、上班、坐车都很近,甚至走着去就可以,大家自愿成家立业,生儿育女,享尽天伦之乐,解决人口减少难题。
阿里、腾讯、华为等,从大企业开始,全国企事业单位去包一个中小城市或小城镇辐射乡村,在全国先试先行,推而广之。全国乡镇也就三五万,全国企事业单位五六万个简便易行,实施配套的优惠政策。
企事业单位自选地方,总部、新建公司、分公司、工厂、分厂都可以,交通便利、没有污染、气候适宜、高铁沿线都可选,先执行的可优先选择市郊发展,但不能都去超大城市市郊,蜂拥而至,应合理布局规划,甘肃、黑龙江也有合理配置,要不然这些边远地区都成为鹤岗第二。
7.自我矫正和改进才能做得越来越好。
以习近平同志提出的自我革命的思想理论,指导乡村振兴事业,实施规划与方案,每做一件具体落实的时候,不管宗旨、政策、理论、操作、过程多么完美无缺,都要经过自我修复、矫正、改进和完善的过程,有制度性监督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发现偏差,立即纠正,发现卓有成效,继续坚持推进,不断总结,不断改进,不断完善。
这样的乡村振兴,应该是广大农村居民和人民群众会衷心拥护和支持,就会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凝聚力,一定会在全社会继续发扬和光大而卓有成效。
8.力戒形式主义,乡村振兴就少走弯路,农村就少一点折腾。
形式主义根源还是官僚主义,而官僚主义不只是政府官员的错误,有的人不是政府工作人员,也犯这种错误,平时口口声声、夸夸其谈,好像在仗义执言,但一旦政府要按照民意认真做一件实事,或去执行改进措施的时候,因涉及到自己的蝇头小利,立即暴跳如雷、大打出手,这样的人大有人在。学者、官员、居民、农民、青年学生,都有可能追求不涉及自己私利的表面文章、花架子,犯这种错误或有这种错误言行。
乡村振兴,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为群众谋利益,执政为民,解决全国各地和城乡之间发展不均衡、不能持续或太慢的问题,是代表绝大多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广泛的群众和社会基础。
追求各种花样、表面文章的形式主义是与此相背离的行为,人民群众早就看穿而大失所望、深恶痛绝,应该力戒、防范,还要通过制度建设和宣传教育,防范于未然,发现一起,纠正一起。铲除好高骛远、脱离实际、纸上谈兵、夸夸其谈、说而不做的形式主义工作作风和假大空的土壤。
9. 政府和居民、产学研合作,赢得双赢和共赢。
政府和居民合作,官民一体、产学合作,虽老生常谈,但要与时俱进、常谈常新。各级政府制定本地区乡村振兴发展规划,和企业、大学、科研所、村民组织、农民合作社签订合同,内容一定要有的放矢,绝不能空洞无物,还要组织评估监督,不能无的放矢,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真抓实干,抓铁有痕、久久为功,实现一年一小变,三年一大变。
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不能把乡村振兴当作应景的科技下乡任务,几个人、去几天、做几件事、办几次培训班、科普集会,照几次相,就算完成项目任务,连老农民都会摇摇头。
10.全民参与,全国文明进步,更上一层楼。
就像城市化涉及到广大农村,乡村振兴一定会涉及到广大城市,关系到全国人民。乡村振兴和改革开放一样,是国家文明工程,是推进全国的各项文明转型升级更上一层楼的大事,影响着每个人的工作与生活。
唯有全民参与,才能发生根本性改变,乡村振兴牵动着我们每个人的心,每个人做好各自能做好的事情,兢兢业业、恪尽职守,每星期的新闻联播就会有好消息、新消息,才能带来新时代、新发展、新格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