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黎丹:打好脱贫攻坚战 实现全面小康梦

[ 作者:黎丹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12-15 录入:实习编辑 ]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从现在到二〇二〇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确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围绕这一目标,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带领下向贫困发起了新的总攻。

提高对脱贫攻坚的思想认识。目前全国各地面临的脱贫形势依然严峻,众多的贫困人口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拦路虎”。大力实施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人民福祉,事关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为了能够打赢脱贫攻坚战,我们广大党员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将思想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要充分领悟、吃透习近平总书记的对扶贫开发的战略思想和精神实质,毫不犹豫的全身心投入到这场脱贫攻坚战中。

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要想富,先修路”,告诉我们要想改变贫困地区的面貌,打赢脱贫攻坚战,就必须要先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扶贫工作首先要加强贫困地区的道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畅通内联外接的通道,加强贫困地区对外联系,促进生产要素和产品的循环流通;要改善群众居住条件,提高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切实解饮水安全问题,解决贫苦地区群众靠天吃饭的现状,推动农业增产增收。加强教育卫生投入,坚持扶贫先扶智工作方针,加大学前教育、职业教育投入力度,实施贫困学生救助;促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向贫困地区倾斜,有效解决贫困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以此实实在在的提高贫困地区群众的生活水平。同时,也要注重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不能拿金山换青山,避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短暂的发展。

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能力。富兰克林说:“贫穷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以为命中注定贫穷或一定老死于贫穷的思想。”因此,扶贫先要扶志,在扶贫工作中要充分认识道“输血”重要,但“造血”更重要。脱贫攻坚工作,一定要把扶贫与扶志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各个地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户施策,通过政策带动,金融和技术支持,大力培育适合当地发展的产业,传给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真实本领,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使贫困地区能够真正脱离等、要、靠。扶贫的关键在于产业的发展,在于提高贫困群众的收入,只有把产业做起来了,才能够给当地群众带来经济来源;只有解决了贫困人口的就业问题,才能给贫困家庭带来稳定的收益。因此,要结合本地区自然生态条件等条件,发展附加值高、带动力强的产业;要力促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吸纳贫困群众到城市就业,帮助和鼓励其创业就业,大力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能力。

引导鼓励全社会参加脱贫攻坚。“人心齐、泰山移”,集众人之力,才能事半功倍。脱贫攻坚,不只是贫困地区自己的事,而是全社会共同的事,全社会都应当积极参与进来,为贫困地区脱贫出谋划策、出钱出力。先富带动落后,才能实现共同富裕,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因此,要大力倡导东部沿海先富起来的地区与贫困地区结成帮扶对子,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国有企业、社会资本应当展现社会责任感,主动给予贫困地区资金、技术、产业等方面的支持,帮助贫困地方快速健康发展起来。同时,贫困地区也要主动有为、奋发图强,激发内生动力,将各种支持转为发展的成果。

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为引领,一步一个脚印,超常规克服在脱贫攻坚这场战役中遇到的问题,以更大的决心,众志成城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国土资源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