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一方面得益于国家惠农政策的鼓励和支持,另一方面借助于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不断进步,农村电商各大平台抢占商机,精准布局,发展迅猛,逐步成为创新农产品交易方式、增加农民收入、减贫脱贫、引导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从农产品交易方式上来看,农村电商改变了过去“小农户—中间商—消费者”模式,重塑了新型的“线上消费者—电商平台—线下小农户”模式,解除了横亘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中间沉重的锁链。传统的中间商不仅包括收购商,还包括物流商和批发商,链条太长,层级太多,既不利于农户生产者增加经济收入,同时也容易抬高消费者生活成本,经常导致农产品“贱卖贵买”的吊诡现象见诸报端,深受群众诟病。新型的农产品交易方式非常直接,只需通过电商平台,便能有效沟通消费者和生产者,而且这种沟通是双向的,消费者可以评价,农户可以宣传,物流通道是专门的一站式到达,有效降低了因信息不对称等因素所带来的沟通成本,有效破解因链条过长带来的物流成本过高难题。
但是,如何将这种新型的农产品交易方式效益最大化,既能提高农户经济收入,又能为消费者带去高品质的农产品,目前还面临着很多困难。特别是从基层实际出发,一个困难是很多地区的基础设施还比较滞后,特别是乡村道路破陋不堪,这直接制约农村电商物流的发展。二是农村专门从事电商的人才匮乏,多数村会使用电脑的年轻人很少,这限制了农村电商加快服务的步伐。三是农产品上行难题。农产品上行主打品牌化战略,带有独特的地理标识。现在很多农村的农产品大多粗放式经营,化肥和农药的残留率较高,绿色发展观念不强,缺乏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价值链条有限。如果不解决好这个难题,就会出现虽有农村电商却无农产品上行的尴尬境地,这直接关系到未来农村电商布局基层发挥作用的影响力,也会降低农户对于这种新型农产品交易方式的信任度。
对于第一个难题,地方政府作为一个地区公共服务最重要的供给者,要有效评估农村基层未来物流发展的方向和需求,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提升乡村道路品质,既有整体规划,也有局部设想,既有长远打算,也有近期目标。特别是可以主打“四好农村路”,积极向上争取道路专项资金,有效解决乡村道路通达度不够等问题。
破解农村电商人才难题,一方面是要“引”,吸引那些懂电脑的退伍军人、家庭主妇、未就业的待业青年、回乡创业的大中专毕业生等加入农村电商发展事业之中,地方政府要牵线搭桥,同时为他们积极提供信贷资金服务等方面的帮助。另一方面就是要培养,有了人才,就要组织他们学习农村电商行业先进地区典型经验,积极谋划本地农村电商发展路径和策略,贡献地方发展金点子。
至于农产品上行,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事情。因此,地方政府要积极会同电商地区业务部门,着力培育打造地方农产品品牌,引入适合本地实际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为农产品上行增加成功机会,创造重要条件。同时,要注重对于农户的生产技术等指导性服务,引导他们朝着农产品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上下功夫,牢固树立以消费者为生产导向的生产方式。另外,地方政府还要在电商平台宣传上多下功夫,“酒香也怕巷子深”,积极为本地区的特色农产品代言发声。
(作者单位:宜城市王集镇人民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