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广东新兴县为例
通过“新兴县谁—新兴县要往那里去—新兴县有什么—新兴县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新兴县该如顶层设计和路径创新”的问题导的研究逻辑,晓军认为新兴县要实现“绿色崛起”和新型城镇化的示范,需要通过以下八大战略举措:
1主动融城,在大都市区中谋求新定位
利用新兴县的区域优势,主动融入广佛莞大都市区,重新确立自己的发展角色定位(而非大而泛之的“珠三角后花园)。如:可以通过和高要市的大健康产业、四会市的禅宗文化产业进行区域协作和高度整合,共同打造环广佛莞健康游憩带(泛华原创概念)。利用好新兴县作为六祖故乡的优势,成为环广佛莞健康游憩带的价值统领中心,引导广东省共同做大生命健康和养老、旅游等产业,并进一步成为全国的的智慧、生命、健康、生态示范区、广东省新型城镇示范县。
2理念升华,形成全域化禅主题驱动
“三禅合一、三生融合”
中国禅都是新兴县的最大品牌,如何最大程度发挥其品牌效应。本次规划提出“全域禅主题化”的理念,把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禅文化”按参悟对象及影响领域的不同,分为三种“禅境”——第一种是指向于禅宗的“寺院禅”,如敬拜、宗教信仰和研究等;第二种是指向于社会的“生活禅”,如:如体现养老养生养心的养老度假、健康运动、禅修、绿色消费等;第三种是指向于自然的“自然禅”,如打造自然山水、田园生态都市、绿色农业、工业花园镇等。通过以上三个“圈层”的理念让禅文化注入到新兴县的每个发展细节。
3体系设计,创新县域发展架构体系
深度挖掘六祖禅文化的内涵,并进行精细化、系统化的设计,形成新的发展架构。通过禅文化引导人的行为模式—行为模式的形成产业形态的化引导路径。形成消费集聚、业态集聚、人才聚集,促进禅文化引导产业和传统产业进行深度融合,孵化新的产业机遇。同时在此基础上,优化发展载体。创新新兴县的城镇和乡村发展形态,进而带动多元化、特色化的新型城镇化体系的建立。
4产业重组,形成联动耦合产业结构
把新兴县多元的产业进行系统梳理,形成禅主题产业和传统产业相互耦合、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产业生态体系。
禅主题产业包括发展文化创意、旅游观光、生命健康产业、养生度假、会议会展等外。其一方面扮演着提升区域竞争力,优化发展服务环境的作用。同时也为传统产业的提升提供了一个好的发展本底。
而传统产业的提升包括立足现有的产业基础,积极承接广东发达地区的产业、人才和资本等要素。具体的方向包括:现代农牧和精深加工产业、现代家具、现代物流商贸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等,积极利用新的技术、运营理念,促进传统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5空间整合,形成丰富多元的城镇斑块
以城区、镇区、园区和社区互动的理念,优化新兴县的空间体系。高标准打造健康城市、禅意小镇、工业花园镇、禅文化景色、健康游憩带、风景道、美丽乡村与禅意农业等多元丰富的“城镇斑块、绿色廊道和生态基质”,形成独特的城镇化体系。同时加大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设施、风景道、服务设施配套和新村建设等,塑造高品质的禅意生态城市。
6形象提升,形成特色城镇风貌
以“禅意城市、健康城市、休闲城市”为城镇印象引导。融合智慧、健康、绿色低碳等多种元素,形成对新兴县城市精神塑造、城市行为引导、城市风貌等的主题引导。同时根据县域部同区域的空间特征、产业分布特征,形成若干主题化片区,相互联动却又和谐统一。
同时,注重对一些城镇关键节点的景观营造,如一些城市地标建筑、公共空间、景观节点、特色街道等。
7创新路径,形成项目支撑体系
在“城乡统筹综合改革先行示范区”战略定位和战略目标指引下,以项目的“生产力、吸引力、竞争力“三方面为评选标准,按不同级项目构建四个层次入库原则。把握”可拆分、可合并、可调控、可招商、可落地”的项目管理原则,推进项目库的实施及动态跟踪管理。
8生态金融,形成创新投融资体系
建立“全生态”投融资体系,把新兴县打造成“政府—企业—企业家禅修群体—投资者消费群体—原居民”共赢的发展生态系统。具体来说:一是建立政企合作的PPP投融资平台,对新兴县的城镇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进行建设;二是政企合作建立“禅文化产业引导基金”,吸引各种社会资本;三是树立“区域大投行”思维进行二次培育,积极为企业家禅修群体、投资者消费者群体创造好的投融资环境和管道,引导他们在新兴县投资、设厂和投资新产业。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晓军视点”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