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农民工婚姻:分手在进城后

[ 作者:周文婷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4-01 录入:吴玲香 ]

申请离婚的中国农村女性已达到前所未有的数量。多数情况下,她们婚姻破裂是在前往城市寻找工作之后,寻找工作的同时找到了爱情或者自我的力量。

郭菲菲(音)就是其中一员。

2010年,21岁的郭菲菲离开安徽农村老家,来到上海一家电子厂工作。最终她意识到她不再愿意继续和老家邻村的丈夫继续维持婚姻关系。

两年前她为她持续了五年的婚姻画上了句号。

一开始有离婚的念头时我非常自责,我也一遍一遍地问自己为工作离开家到底是不是个好主意,土生土长在安徽的郭说。但最终我意识到,我已经被城市生活重新改造了,我发现我自己生活的世界和我前夫完全不同。

湖北省松滋市人民法院提供的数据很具有代表性。2014700多起离婚诉讼中,四分之三是由妻子提出。而其中超过90%涉及到妻子外出大城市打工——常常还是丈夫留在村里。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石人炳在一篇研究这种现象的报告中称,在河南和四川的农村地区,也出现了类似模式。

社会学家认为农村女性前往城市,获得了新的体验和经济上的独立,很多人比以往更为关注自身的幸福和愿望。

一般来说,农村女性从小就被剥夺了自己做出选择或决定的权利。上海一家心理咨询机构创始人林紫(音)说。

当她们来到大城市,进入到一个开放的环境,她们的自我意识和内在力量爆发,促使她们做出改变。林说。

这种现象似乎不仅仅是关于婚姻,实际上是关于她们选择想成为怎样的人。

郭菲菲的情况是她有两个弟弟,而弟弟更受父母偏爱。她说在家族中,不论是从经济上还是感情上,常常是男孩得到大部分关注。

小时候我跟我一个弟弟都有哮喘。夜里我忍不住咳嗽我妈就老掐我,但就不会掐我弟。她说。

郭觉得在农村地区女性的地位很低,尤其是在经济最落后的地区。她说这种想法仍是主流。

但当她来到上海的时候,一切都改变了。

她在上海做了两年保姆后开始注意到一些令人震撼的差异。

进入上海家庭之后,我发现大城市里的女性可以接受良好教育,在生活很多方面拥有平等机会,活得独立又精彩。她说,这跟我们的遭遇完全不同——农村的女孩就是附属物,被父母、丈夫和整个家庭忽视。

在上海待的越久,她越不想回到以前的生活。现在,她已完全没有离开上海的意向。

我挺受雇主信任和喜欢的,如果我努力工作,我能和大学生挣得一样多。我很满意我在这里的生活。她说。

郭的前夫过去老说他没办法外出打工挣大钱,因为没有合适的工作。但郭认为如果他愿意承担一些重活,像在建筑工地上打工或者做快递员,都能在城市扎根生活。她觉得她比他更有进取心。学者也倾向认同这一观点。

童年时期缺少家庭关怀,常要自己争取机会的女性在进入工作后会更为独立,更为积极。上海社会科学院家庭研究中心的研究员薛亚利说。

但林补充说,尽管态度上有所差别,但打工女性所找的工作类型的确使她们能更容易地融入城市生活。

打工的男性多数在重工业,工作很辛苦,常觉得被孤立,所以很多人迫不及待地想尽早回家。她说,但女性多数情况下是做家政服务,并不像男性那么劳累,而且也有机会看到当地家庭的现实生活,她们想成为其中的一部分。

同时郭的前夫认为,他们之间的问题在于他的妻子太有野心,太不安于现状了。

我们的生活水平在村里已经算是中上了,她还是不满意。他说,我想找一个老婆照顾家里,而不是外出闯荡。

多重因素

分手往往是很长一段时间里很多事情不合的结果。婚姻破裂还会涉及到身体暴力、语言暴力和经济控制,手拉手机构创始人陈艳迪说。手拉手是一家位于广东省深圳市的非政府组织,致力于保护女性职工的权利。

邱艳(音)来自江苏省农村地区,2006年,22岁的邱艳与前夫结婚。婚后不久,她性格内向的老公迷上了赌博,邱说他赌输了便会打她。

不仅如此,我婆婆对我,就像她要把她从她婆婆那里积累的多年怨气都发泄到我身上。那个家对我来说就像监狱。邱说。

她也来到上海,在一家宾馆工作。她丈夫在南京开黑出租。

在酒店工作的时候,她吸引了在同一家酒店工作的保安的注意。两人很合得来,最终开始约会。

咨询师林说,一旦有机会改变生活,很多女人会迫切地想从被虐待的关系中逃出,获取独立和自由。

她们觉得不管新生活会是怎样,都不会比旧的更糟了。林说。

2012年邱和前夫离婚,开始和新男友同居。

在农村我们一般没法选择自己的婚姻。所以离婚后,双方关系更容易瓦解。邱说。

轻松选择

小月(化名)出生在重庆市的农村地区,她和当地一位同龄男性定有婚约。

她从没想过自己会如此勇敢地终止婚约。200818岁的小月离开家来到广东,在一家歌厅里做服务员。

她喜欢流光溢彩的城市生活,之后她母亲因意外去世,她觉得没有了离开这里的理由。

村里面没有剩下任何东西让我想回去,她说。反之,她遇到了一家理发店老板,开始在理发店工作。

他比我大20岁,还离过婚。小月说。

她说她觉得嫁给理发店老板是人生再难遇到的机会,是她改变命运,永远不再回到乡下的机会。

大家都在追求更好的生活,国家也在提倡农村地区城市化,我为什么不待在城市里?小月说。她去年结了婚,成为理发店的老板娘。

对于很多没有机会通过教育提升自己的女性来说,婚姻被视为保障她们在城市地位的快捷通道。社会学家说,中国传统中女性也在寻求比自己社会地位略高的男性为伴侣,因此在城市找一位丈夫倒也契合此点。

但结婚或再婚远不是握紧城市生活的完美途径。

在北京或上海这种大城市,至少要十年才能获得永久居住证。这意味着这段时间里,女性没办法跟其他市民一样获得同样的社会福利。研究员薛说。而同时,在这十年中婚姻也充斥着很多变数。

她说留在农村的女性如果能全面地参与到家庭运作和子女抚养中,也会赢得她们家庭的尊重。

社会学专家指出,在根源问题——城乡差距——解决之前,农村女性涌入大城市的现象和这种迁移对她们婚姻带来的压力都不会消失。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中国日报328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