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节前一天,一位妈妈为生病女儿偷鸡腿让众多市民、网友感到心酸,更有众多爱心人士伸出援助之手,筹集善款30多万元。(中国网6月3日)
《东海咨询》栏目对此做了详细报道,现代快报、新浪江苏等媒体联合发起的微公益募捐活动也发挥出了满满正能量的作用,令人钦佩!
细细阅读报道之后,也感叹祖籍山东的这位妈妈,面对不是亲生的一双女儿,贫病交加,儿童节来临之际,不得已伸出了手,媒体曝光后才得到无数善心人士的慷慨解囊、无私支助。
幸运的是山东平原县民政部门对这个单亲家庭早已经做了大量支助工作,并表示“会尽最大能力来帮助这个家庭,除了享受政策救助外,还会通过慈善机构,给予最大的帮扶。”
值得考虑的是,在全国的精准扶贫对象中,又有多少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对待这样的特殊群体,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实现“贫困兜底”,从而弥补现有政策上缺陷和不足。
就在笔者所处的北川,也有一个家庭:女主人周学碧罹患直肠癌、长子脑瘫多年、女儿女婿车祸遇难、丈夫腿残无法劳动,留下两岁外孙女嗷嗷待哺。民政部门、扶贫单位也给了大量支助,还是杯水车薪,无法脱贫!
据统计,全国42.2%的贫困人口主要是因病致贫,16.8%的家庭缺少劳动力,往往“无力脱贫”;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和特困群体,贫困程度更深,减贫难度更大;因病、因学、因婚、因房等问题返贫情况时有发生。
因此,要实现2020年的脱贫目标,建议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坚持普惠政策和特惠政策相结合,在加大对农村、农业、农民普惠政策支持的基础上,对因病致贫的人口实施特惠政策,做到应扶尽扶、应保尽保。
二是深化医保制度变革,实现跨地异地统一结算,实现医保异地实时结算。避免异地治疗只能报销基础药物40%左右的费用,解决贫困户负担依然很重的问题。
三是适时推出精准扶贫医疗救助新政策。乡镇、县、市三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费用报销比例适度上升,个人自费比例降低;贫困户当年自费部分累计超过一定金额实施财政兜底;同时简化结账手续,“入院不交费、报账一站式、结算一次性”,让贫困户轻松便捷就医。
四是在现有施行分级医疗、部门监管的基础上,积极创新,可以引入保险公司等单位作为第三方,建立贫困户健康档案,为符合标准的贫困户购买医疗商业保险,同时还可监督医院和贫困户的规范诊疗。
作者单位:北川羌族自治县民宗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