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王云升:三个精准督导扶贫工作落地生根

[ 作者:王云升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9-09 录入:实习编辑 ]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今日发布据四川省纪委消息:“脱贫攻坚‘第一书记’是关键,希望你们在下一步工作中要有后来居上的精神,加大力度,履职尽责,真正为老百姓谋福利……”日前,四川达州市渠县纪委对4名扶贫履职不力的驻村“第一书记”及派出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了约谈,并责令限期整改,释放出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失责必问、问责必严的强烈信号。(人民网,9月7日)

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在2020年以前所有的贫困户必须脱贫致富、贫困村必须摘帽,让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才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就对抓好扶贫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要严格做到“精准识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同时也对监督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督导检查,促进扶贫工作的开展,四川用“三个精准”开展督导扶贫工作,以“精准”二字,认真做好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零容忍”整治扶贫领域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保障扶贫政策和资金落实到位,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强有力的纪律保障,使脱贫攻坚工作落到实处,落地生根。

一个精准督导:一线蹲点传导压力。四川全省目前有88个贫困县、11501个贫困村,贫困人口约380万人。为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啃下这块“硬骨头”,组织抽调人员对精准督导进行了集中培训,并以省委书记王东明带头赴凉山州、甘孜州脱贫攻坚第一线的贫困村蹲点督导脱贫攻坚工作,其他省级领导也分别带队,深入彝区藏区45个贫困县开展蹲点督导,确保全省160个有脱贫任务的县和今年退出的2350个贫困村督导全覆盖,层层传导责任压力。使精准扶贫要做到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真正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确保贫困地区与全国实现同步小康。

一个精准监督:紧盯扶贫资金使用。打赢脱贫攻坚战,不仅各级党组织责无旁贷,各级纪委也要找准职责定位,及时参与到其中,扶贫资金是贫困群众的“救命钱”,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更容不得动手脚、玩猫腻。四川省形成了党政统一领导,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的监督检查体系,实现了上下联动,并将扶贫信息实现动态管理、信息公开可查,确保信息“晒在阳光下”。全省通过深入贫困地区开展随机抽查、专项督查、暗访检查发现问题4187个,督促整改问题3925个,推动扶贫公平、公正、公开,实现阳光扶贫、廉洁扶贫。

一个精准查处:敢抓敢管严问责。严格监督执纪问责,抓紧抓好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利用职权协助他人骗取以工代赈建设资金骗取“以奖代补”项目资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等问题,对扶贫领域出现的这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处理,对反映集中、性质恶劣的重点督办、限期办结,对发现的腐败问题快查严处,并明确换届不提拔、不重用。今年以来,四川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扶贫领域腐败案件1858件,处分1899人。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四川省纪检监察机关持续用好问责利器,紧盯“不落实的事”、严查“不落实的人”,坚决杜绝“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的现象,对无视规定、顶风违纪者一律严查快办、顶格处理,加大曝光力度,充分发挥问责一个警醒一片的作用。

作者单位:平武县大印镇人民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