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侯满平:乡村古村落保护开发的做法与内容

[ 作者:侯满平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0-26 录入:王惠敏 ]
 

一、乡村古村落保护的做法

      1、要得到地方重视:古村落在当地人眼里就是个破败老村子,或说知道有点价值,但还只是说说而已,稍好点的文物单位给挂个牌牌;有当地原著居民也有保护意识,但只是等着有识人士来投资得修开发。有的前些年都居住在里面,随着洋气的房子流行了,大家怕自己土了,特意搬出来了,人走屋凉了,败落的更快了。值些钱的雕刻板块被偷了,或朽了。

    针对一些好的古材落,当地想保护也确实有困难,特别是不发达地区,经济都根不上,没有精力或暂缓放置这事,因而老屋不再了。需要保护好这些有价值的古村落,确需要有强烈的意识,才能受到重视,否则,在经济发展的大局面前,似乎不算什么要事了。

    2、开发前要有合理的修复规划设计:当古村落的保护开发进入人们的视线之后,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调查研究清楚现状,其文物价值及发展史,就其原貌进行初步估计及构思,对其文化追踪塑源。对其原貌进行详细的预置蓝图,对开发保护设计详细的步骤,对投资经营进行详细预算。对开发保护进行综合规划设计,谁来参与经营?谁来投资管理?将来的风格是全复古还是半复古,还是东西混杂,还是南北混杂?周边环境怎么改造?谁受益,受益方包括谁,谁是产权主体,经营方又如何界入?其经营中的项目核心又是什么,特色是什么?原著居民是否再入住?仅仅是观光还是接待观光复合?其功能定位如何?等等都需要进行规划设计。

    3、投资经营要有长远眼光:当前期规划设计等做好之后,投资方就要进行实质性的复修建设。其投入资金一般都是巨额的,可能还是长期的,一般内部结构均以木质为主,需要长期的维修建设。没有好的资金来源作后盾,很难经营好,这需要有长远眼光,甚至是兴趣爱好式的来经营,其回收期很长,这就需要有长远的投资眼光,国内例子有西递、宏村等。

    4、经营过程要发动原著居民:原著居民系古村的主人,其对房屋有着深厚的感情。不少都是因无钱保护而被迫搬离古宅。本来开发古宅,一方面是为了保护它,另一方面是利用它发展旅游休闲业,而旅游业就是富民业。如果离开土著居民的来进行开发保护,与民争利,很难维持古风民俗,也会增加开发保护的费用,甚至产生冲突或原主人不买帐现象。原著居民参与经营,分享利益,是普通认同的好办法。

    5、结合其他产业或项目来做才能更好的经营好。仅仅为了保护,而不开发,也是难以长久的或运行不了。较好的案例表明,古村宅与乡村休闲旅游结合是目前较好通行的办法。其可以和美丽新农村建设结合,得到政府大力支持,也可以带动当地旅游休闲的发展。有的地方可以与大景区结合捆绑来经营,如黄山脚下的西递古镇,正在建设中的庐山古镇——桃源老街文化旅游区项目等都是较好的例子。

二、乡村古村落保护的主要内容

古村落文物古迹众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风格迥异,需保护内容要充分考虑,其保护内容主要如下:

1、保护古村落整体格局:古村落的存在是与其自身及周边这个整体环境密不可分的。现在许多古村落周边环境恶劣,要么无人看管,处于荒凉状态;要么就是被许多克隆式仿古建筑包围,更甚者被现代的钢筋水泥洋盒子包围着;许多古村落被当地居民或当地管理者看成“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也”,或让之自生自灭,或期盼着有“慧眼者”来投资保护开发利用。保护其整体格局及环境风貌,就是保护古村落本身,而历史文化遗产环境具有更加重要的地位,它的存在就是历史无言的描述,失之,那么一切将无从谈起,同时与重要历史有关的地形地貌、山水田园、一花一木都要尽可能加以保护,使其保持原样。离开整体格局保护的古村落就算是保护的很好,充其量也就是个光怪陆离的现代赝品。

      2、保护古村落脉络形态:古村落脉络形态也就是民间说的“风水或龙脉”,古代先民通过漫长的岁月,总结出了许多居住与房屋建造的精华思想与理论,如常说的“依山傍水”、“ 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 坐北朝南”、“XX煞”等等,说的都是环境与脉络的关系。民间常说的“龙筋”就是脉络,其往往是指当地主要山脉的走向。对古村落来说,重点保护的内容主要是:古村落内历史街、巷的整体格局、道路骨架、平面布局、方位轴线关系、水系河道等--这些系村落的主体架构,如果没有这些主体架构,古村落就失去了其生机与活力,正如现在提倡的“望得见水山”、“山青水秀”等。尽量尊重原始布局,不要破坏原始格局,破坏原始格局就是破坏其“风水”,没有原生自然的“风水”,古村落就失去了存在的优势环境与主体特征与特色;尽量采用当地原材料,而不是用钢筋水泥来简易化的修补,许多急功近利的保护方式已使古村落变质变味,甚至被严重破坏,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3、保护古村落遗产资源:古村落遗产资源丰富,有自然地貌、有文化遗迹遗址、有古建筑,还有古树名木。目前全国各地许多古村落遭到盗、拆等人为破坏,或任其自然被损毁,很少有完整的存在。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认识方面的、有资金方面的、有保护力度确实没到位的等等。保护这些主要元素,才能做好古村落保护工作。要做到好的保护工作,确需一套综合的措施,从实物投入到管理,分门别类的进行保护,该作为博物馆式的就严加保护,该开发利用活化式保护的就积极做保护与开发并举的方式来进行保护。

    4、保护特色民俗文化:古村落经数百千年的发展,已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如地方方言、节庆礼仪、传统戏曲、传统工艺及宗教信仰等,只有保护好古村落民俗文化,才能体现出古村落乡土人文气息氛围,古村落才能完好的得以保存和传承延续下去。民俗文化的保护重于传承,没有传承人的传承,只能是空话,或说是变味变质的传承而已。因此,当前务必要重视民间师徒式的传承方式来传承特色民俗文化,现代式的传承很难做好特色民俗文化的保护。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平田古村规划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