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扶贫搬迁与景区结亲 共融共生现双赢

[ 作者:山夫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7-20 录入:吴玲香 ]

年近半百的苗族村民韦院金没想到,有一天能够带着房子一起搬出深山,住了几十年的木楼成为旅游景点的组成部分,自己也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新华社,7月19日)

扶贫异地搬迁,让贫困群众改善了居住条件,受到发展新思维的启迪,走上了脱贫攻坚的路。然而一些地方由于异地搬迁缺乏科学的思维,群众虽然住上了新房子,但增不了收,贫困群众返回原居住地发展产业致富,成为了扶贫路上的疮疤。

广西融水县在异地扶贫搬迁中,始终坚持与产业相连,在相辅相成中壮大了旅游产业,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他们在异地搬迁中,选择了交通条件优越的新国村,与双龙沟风景区相连。运用苗家群众拆迁的木料,在新搬入地依照原貌修建了吊脚楼,完善了长廊、牌坊、广场和舞台等基础设施,既让搬迁群众保持了原有住家的感觉,又让吊脚楼成为了绿水青山间的一道风景,成为了双龙沟景区的补充,在发展农家乐中增收。景区利用搬迁群众的宅基地和原始森林、水域等资源,通过林地承包、土地入股等方式与当地村集体和村民合作,开发了游览观光、休闲娱乐、康养文化等多种旅游服务,在做大产业中吸纳苗族群众的就业,实现了白天务工,晚上参与苗家节目表演增收。

异地扶贫搬迁要以产业为支撑,才能在促进群众增收中不返流。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决胜阶段,在实施异地扶贫搬迁中要借鉴融水等地的成功经验,吸取一些地方的的教训,科学规划,既在考虑交通的便利,让群众在优越的生活环境中拓宽发展理念;又要以产业增收为支撑,不断增强异地扶贫搬迁的成效。尤其是要利用各类扶贫培训,着力提升群众的劳动技能,在发挥民族风俗、劳务输出、产业发展吸收等方面,安置搬迁群众就业,促进其增收致富。

党员干部在扶贫搬迁中要下真功。党员干部是扶贫工作的主力军,要切实转变工作观念,既要做好面子,更要做好里子,着力增强异地扶贫搬迁的科学决策能力,把群众的住房改善与产业发展相连,在发挥其民族特长中助力产业发展,不断丰富产业发展的内容,让乡村旅游为主导产品的补充,在共融共生中拓宽产业发展的路径,不断增强脱贫攻坚的成效,这才是扶贫干部的初心。

(作者单位:盐亭县委办公室)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